近日,北京多家包子店被曝采用香精調制包子餡料,甚至使用一些不明香精,引起廣泛關注。綜合各地曝光的事件,記者發現,本不該在餐飲業直接使用的香精其實早在此次曝光的“香精包子”之前就已經在部分使用了。
違規使用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查證獲知,食用香精是參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精心調配而成具有天然風味的各種香型的香精。包括水果類水質和油質、奶類、家禽類、肉類、蔬菜類、乳化類以及酒類等各種香精。香精的品種繁多,使用方法也很復雜,但一般必須遵守一些原則,比如要使用肯定能溶解的香精,要按不高于1‰—2‰的比例添加,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允許添加。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食用香精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鄭福平教授稱,行業內多次開會討論,大家都認為餐飲行業不能直接使用食品香精。因為使用食品香精提香用量很小,在正規的食品加工廠里,特定的工藝,在特定溫度條件,保證加香料使用安全。而餐飲行業、特別是小餐飲點直接使用食品香精,很難保證添加量精確,混合均勻,也不具備相應的環境條件等,使用時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鄭福平稱,香精使用者多是食品加工廠,由于正規工廠的設備、技術、環境等條件都有保障,能對香精的用量等進行嚴格的要求,所以可以安全使用食品香精。但像包子店這種餐飲企業,可以使用調味料,但食品香精不屬于調味料。這些餐飲企業沒有能力和條件使用好香精,把握不好香精的準確用量和合理的添加工藝。
據悉,目前餐飲行業中使用香精非常普遍,更有甚者個別企業或者個人用香精,色素掩蓋食品的不良品質。
違法產業鏈有多長?
香精香料是食品行業中常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飲料、焙烤食品、休閑食品等食品細分行業中,它能夠使本身沒有香味的食品產生香味,也能夠增強或改善食品本身的香味,甚至能夠用來掩蓋或修飾食品本身固有的風味。對企業而言,香精香料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受歡迎程度,但也正是因為其所具備的巨大作用才導致一些小作坊、不法企業濫用香精香料,對消費者飲食安全造成隱患。
實際上,除了此次媒體曝光的包子外,在一些小的街頭店鋪、快餐店、大排檔、小作坊等,也或多或少存在使用香精的情況。在集貿市場,汽車站周邊,就有許多賣煮玉米的小販,濃郁的玉米香味令人垂涎,不少市民聞香都會嘗鮮。但調查發現,這種濃香的水煮玉米通常都添加了玉米香精,這樣可以使玉米的香味更濃,口感更好,而且放一整天都不會變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