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照說
因為缺少如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這樣的定價公平監管機構,威武的發改委只好充當兼職裁判。
在滿眼漲價信息導致深度審美疲勞之時,臺灣方面忽然出現一則十分給力的清新新聞:島內三家聯合上漲鮮奶價的知名企業一起領到了來自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的高額罰單。
針對臺灣鮮奶價格近期漲價一事,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主動立案調查,并于19日認定臺灣三大乳品業者味全公司、統一公司、光泉公司在今年10月期間聯合上漲鮮奶價格,違反公平交易法的規定,罰款味全公司1200萬元(新臺幣,下同)、統一公司1000萬元、光泉公司800萬元。
公平會指出,受罰三家乳品企業占有臺灣鮮奶供應市場的八成,雖然近期生乳收購價格每升上漲了1.9元,使鮮奶成本價上漲,但三家企業聯合上漲鮮奶建議零售價格,均一致性超額調整超過反映生乳成本的額度,且漲價的幅度幾乎一樣。
經過比對過去案例,三大企業本次漲價所開出的建議零售價格吻合程度高,且比過去的漲幅高出數倍,如果沒有聯合串通是無法解釋的。三家業者1公升鮮奶均一致漲價6元,僅有約2元的漲價具有合理的解釋,其余上漲的4元部分,3家企業所陳述的漲價理由不同,但漲幅卻相同,因此可以認定此次漲價是企業間串聯導致,這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公平會解釋說,該會對于認定企業是否聯合漲價,除了根據契約、協議等直接證據外,還包括用間接證據作出的合乎經驗法則及邏輯法則的推論、判斷等,作為認定違法事實的基礎。
反觀大陸市場,幾大洋品牌輪番上調嬰兒奶粉價格,甚至在國際奶粉批發價大跌的背景下仍然漲勢不減,簡直就是偏離成本惡意牟取暴利。且每輪漲價各品牌都時間相近、幅度相近,串謀嫌疑明顯。然而,因為缺少如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這樣的定價公平監管機構,威武的發改委只好充當兼職裁判。今年4月時發改委曾對聯合利華開出一張罰單,不過既缺乏有說服力的立案調查,又缺乏合法的裁判標準,僅僅以"散布漲價信息、引發部分地方搶購"為由罰了區區200萬元。結果大家已經看到,聯合利華視此如浮云,隨后就漲價了。
我不得不說,監管不能靠臨時的心血來潮,也不能隨意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補充和落實刻不容緩,立案調查機制也必須建立,才能罰得有理有據,使人心服口服。在頻繁的漲價事件中,公眾已經多次質疑過企業串謀漲價,如奶粉、食用油等,但都沒有對口的衙門做立案調查,致使消費者的權益屢受侵害。就像大家強烈呼吁國家盡快效法美國設立獨立、專門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一樣,如果我們想實現對物價的有效監管,同樣必須設立獨立的、專業性的機構來評議市場定價,維護公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