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水平的不斷提升,進口葡萄酒開始在國內走俏,但是日前記者了解到:部分進口葡萄酒存在標價混亂、真偽難分的情況。
今年我國秋季糖酒會期間,記者從一銷售人員處得知,該公司銷售的進口葡萄酒在市場上的售價比原價高出五倍。而某貿易公司負責人也表示,進口紅酒只要加個木盒包裝,馬上身價倍增。
按照業內默認規律:進口葡萄酒按照合理的零售價來說利潤不應該超過50%,但目前我國有不少進口商的葡萄酒標價混亂,有的甚至把價格提高數倍。
據記者了解,我國葡萄酒造假問題已日趨嚴重,從酒漿、酒瓶、標簽、包裝紙乃至包裝盒,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造假產業鏈。記者甚至在本屆糖酒會召開期間,發現了個別不法攤販推銷高仿葡萄酒。
業內人士介紹,葡萄酒其實存在著國際性的定價機制,一般專業的進口商會選擇品質優良的葡萄酒,做到貨真價實。但目前我國缺乏必要的監管和懲罰措施,所以國內進口葡萄酒標價全憑經銷商所定。
而之所以造成如上問題,專家認為:進口商素質參差不齊,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程度不高皆是原因。而業內人士則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進口葡萄酒企業監管力度,逐步改變進口葡萄酒目前的混亂局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