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鮮奶喝出5條活蛆,廠家1000元補償金遭拒絕……的確,“活蛆鮮奶”賠得起傷不起,今日光明乳業開盤即挫1.60%。光明乳業開盤報9.23元,跌0.13元,跌幅1.60%。
事情是這樣的:家住南京市句容萬宏小區的12歲男孩小雨,已經喝了幾年的鮮奶了,但如今他一看到牛奶就會想吐,因為他一看到牛奶就想到蛆。幾天前,小雨在喝送奶工送來的“光明”鮮奶時,感覺喉嚨不舒服就用手抹嘴,卻驚奇地發現手背上竟然有很小的3條蛆在蠕動,嚇得他一陣尖叫。媽媽趕來一看,發現小雨嘴上還有兩條蛆……
事后,南京公司負責人來到小雨的家中,表示“問題出在運輸環節,生產方面絕對沒問題”。董科長解釋說,一般牛奶瓶子喝完之后都是放在外面,時間一長很容易長蛆,如果在同一個車上,蛆很容易爬到干凈的瓶子上去。他說,光明牛奶瓶子上都有套標,目的就是防止有蟲、蛆之類的東西爬到瓶子里去,此事很有可能是蛆爬到了瓶口,小朋友不小心喝了。
然而,當事人表示,鮮牛奶中有這么多蛆,這樣輕描淡寫的解說難以讓人信服。面對廠家的“1000元補償金”,受害人家屬毅然拒絕了。他們不愿讓1000塊錢封住了自己的口;他們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和一個真正的解決方法;他們恐怕是“光明”不再,“黑暗”將至——畢竟,這是關乎民生健康的大事請!
毋庸置疑,此次光明鮮奶“活蛆門”,絕非偶然!有資料顯示,光明牛奶此前也曾發生類似事故——
2008年7月2日,據《江南時報》(第20版)報道,連續兩天,鎮江的王先生都發現他家訂的光明高鈣奶封口和瓶身上有蛆蟲。家住華潤小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23日早上9點左右,他從家門口的奶箱拿出訂的光明高鈣奶。讓他吃驚的是,奶瓶的封口上有七八條蛆蟲。2005年6月6日,據《東方今報》第十版報道,光明牛奶竟然有蠕動的蛆,董事長承認有問題……
“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一語道明中國乳業“新國標”的潛在危機。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牛奶標準”之爭,公眾在選奶上無不手足失措,于是只能將喝什么奶的選擇權“押”在大品牌、正規奶企上。但是,從三鹿到光明,大品牌也hold不住了。
其實,任何企業都要知道,樹一個品牌需千回百折,而毀一個品牌卻在頃刻之間。面對“活蛆門”,光明的損失遠不止一兩個點的跌幅那么簡單。如果公司不懂得真誠面對,不愿意痛定思痛、切除禍根,而一味采用類似“1000元封口費”之類的敷衍行為,誰能保證,今天的“光明”不會成為明天的“三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