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9日北京市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中,"思念"三鮮水餃因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被判為不合格,經媒體報道后引起消費者一片嘩然,甚至有網絡調查顯示,八成網友表示不會再購買思念產品。那么,"含菌"水餃真的有這么可怕嗎?含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食物在什么情況下才會產生危害呢?
致病菌產生需多種條件消費者無須恐慌
□ 洪廣玉
在10月19日北京市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中,"思念"三鮮水餃因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被判為不合格,經媒體報道后引起消費者一片嘩然,甚至有網絡調查顯示,八成網友表示不會再購買思念產品。那么,"含菌"水餃真的有這么可怕嗎?含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食物在什么情況下才會產生危害呢?
含菌水餃被檢出非第一次 真正危害是腸毒素
事實上,速凍面米食品中檢測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公布的速凍食品衛生抽檢結果中,即有多個品牌共11種產品被檢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當時亦引起廣泛關注。
此次"思念"水餃被檢出含有金葡菌,又引起軒然大波,筆者聯系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相關工作人員向筆者推薦了一份文件,即《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冷凍與冷藏分會就知名品牌速凍食品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說明》,這份說明是針對于當時廣西的抽檢結果而公布的,有趣的是,4年之后這份說明仍不過時,針對此次思念含菌水餃事件一樣有效。
這份說明提到,"上海水產學食品學院院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副秘書長王錫昌教授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廣泛分布于空氣、土壤當中,人和動物是主要攜帶者,它存在50%甚至更多健康個體的鼻腔、咽喉、頭發和表皮中。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實際上是由于金葡菌腸毒素所致。腸毒素的最適生長溫度是37℃,溫度越高,產毒時間越短。"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凍肉中殺滅金葡菌的指南,未產生腸毒素的金葡菌在71℃,通過1分鐘加熱就可殺滅。也就是說,每個人日常都會接觸到很多金葡菌,但金葡菌本身并不必然致病,只有食用了已經含有腸毒素的食物才會引起中毒,腸毒素耐熱性好,經100℃煮沸30分鐘仍不被破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