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華賓、曹磊10月28日報道:“都市菜園”開進22家標準化菜市場,直銷蔬菜進一步“拉低”菜價;隨著電網結構進一步優化,居民低谷用電優惠將更有“余地”;公共交通“兩點間最短路徑”不斷縮小,市民出行票價有望逐步降低。今天下午,上海市人大圍繞“穩定物價”專題舉行代表書面意見督辦會,這也是本年度市人大代表書面意見督辦“收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云耕出席督辦會。
菜場回歸公益性解決百姓吃菜難
面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市民口袋子怎么變實,菜籃子如何更滿?鄭惠強、裴蓁、姚戎、厲明、杜貴根等代表提出建議,逐步完善公益性菜場保障機制,增強標準化菜市場公益性,進一步平抑蔬菜價格,徹底解決居民吃菜難;李韶平代表也提出,規范菜場“攤位費”,讓菜籃子回歸公益性。
市商務委在答復中表示,市政府積極推動標準化菜場回歸“姓公”,鼓勵各區縣通過回購、回租等方式,實現政府在關鍵時刻對菜市場的調控作用;明確標準化菜市場作為新建小區的公益配套建設,對暫時沒有條件建設標準化菜市場的地區,引入社區菜店等其他零售形式加以補充;同時,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對菜市場的建設改造、攤位租金、追溯系統等管理費用、蔬菜、豬肉種(養)植(殖)生產給予財政支持。
據了解,去年以來,上海認真落實菜籃子區長負責制,不斷完善綠葉菜產銷直供工作,探索引入了近郊自產自銷、都市菜園專營等方式,同時,普遍建立了主副食品保供穩價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物價調控、產銷直供補貼、對困難群體的補貼。市商務委表示,今年年底,將對全年“菜籃子”工作進行評估,進一步確定穩定物價的調整政策。
進一步穩定米價菜價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米袋子”、“菜籃子”是民生保障的基礎,困難群體對菜價波動尤其敏感,孫洪林、張雅玉、鄭惠強、薛循革等人大代表提出,進一步穩定米價菜價,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縮水”。
市商務委表示,本市正全力以赴做好主副食品供應、安全和價格穩定工作。在“菜籃子”區(縣)長負責制、市外蔬菜基地產銷對接、周末平價蔬菜供應點等基礎上,進一步組織蔬菜批發市場積極吸納外省市蔬菜產銷對接基地菜源,擴大本市蔬菜供應量;推動“都市菜園”進標準化菜市場直銷蔬菜,目前已進入全市8個區22家標準化菜市場經營;推動農中心批發市場等主要蔬菜批發市場落實免除綠葉菜進場費措施;協同有關部門,落實困難群體價格補助等措施,加大特價菜供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