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0月27日專電題:上海蔬菜“保量穩價”的背后:首創菜價保險 本地菜超半數配送直銷
記者李榮
近日,上海的青菜每公斤田頭交易價為0.7元,批發市場價為1.2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1.5%和35.1%。
上海今年蔬菜供應總體量足價穩。據上海市農委27日發布的最新消息,上海正在探索新型的蔬菜產銷體系,在全國首推綠葉菜淡季價格保險,提升本地菜的產銷對接率,目前已有超過一半的本地菜由配送直銷的方式進入消費終端,減少了流通環節,壓縮了流通成本,穩住了菜價,提高了蔬菜市場的運作效率。
上海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上海“十一五”期間就建立了蔬菜、生豬和家禽等主要農產品的最低保有量制度。目前全市種植蔬菜面積的“底線”是不少于50萬畝,其中綠葉菜面積不少于17.5萬畝,本地綠葉菜日均上市數量不低于3000噸。中心城區的各區范圍內每個標準化菜市場按照“不低于蔬菜經營攤位數10%”的原則,設置蔬菜特別是綠葉菜產銷直供專柜,提供給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
首創菜價保險
在完善農資、綠葉菜種植、蔬菜專業合作社等方面的綜合補貼及扶持機制的同時,上海在國內率先推出了“冬淡”和“夏淡”蔬菜成本價格保險產品。上海市農委副主任殷鷗對記者說,蔬菜保淡成本價格保險,是就農產品在市場交易中可能遇到的價格風險而向農戶提供保險保障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往政府定價收購返銷菜的方式,已與目前形勢不相適應。淡季價格保險,是在新的市場條件下保障菜農利益和保護生產積極性的一種有益探索。”
據了解,上海的菜價保險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突出重點時段。價格保險的重點時段是“冬淡”和“夏淡”兩個淡季,分別為12月15日至3月15日、6月15日至9月15日。二是突出重點品種。價格保險的重點品種是以青菜為主的綠葉菜,此次“夏淡”保險的品種由“冬淡”時的1種增加至青菜、雞毛菜、杭白菜等5種。三是突出重點基地。價格保險以規模化生產基地為重點,保障滬郊綠葉菜種植面積在“冬淡”時穩定在10萬至12萬畝,在“夏淡”時穩定在12萬至15萬畝。
記者在滬郊的一些菜區采訪時了解到,上海菜價保險理賠啟動的依據正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完善。“冬淡”時依據的是全市5家批發市場的均價,而在“夏淡”時,改為依據上海市統計局對零售市場監測的權威數據,保證了理賠的公正、公平和合理性。同時,堅持“見菜承保、上市理賠”的原則,切實做到四個“一”,即“一品、一戶、一期、一單”分開投保,清單到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