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編者按: 2011年10月26日《證劵日報》報道,青島啤酒在泰國曼谷簽訂建廠協議,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表示,“泰國青島啤酒廠一旦竣工,不僅降低了生產、運輸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新鮮度,利于產品的推廣,而且還能享受到政策扶持、關稅優惠等其他效應及地理環境帶來的優勢,好處甚多。”
此次青島啤酒一改近幾年國內保守模式高調進軍東南亞,不知有何玄機。2011年8月29日,中國經濟網報道,自2005年華潤集團旗下的雪花啤酒從青島啤酒手中奪走銷量第一的“霸主”地位后,6年來,青島啤酒時時不忘重回第一。但至今,王者仍未歸來。北京分析人士指出,“青島啤酒與雪花啤酒的差距越來越大。再繼續下去,對青啤的威脅很大,管理層不能不觸動。”
然而,進軍海外擴展市場離不開真金白銀,相對有央企背景的雪花啤酒而言,青島啤酒在資金方面不知有何準備。2011年8月29日,中國經濟網報道,一位北京機構人士也指出,青島啤酒存在隱藏利潤的跡象。“青島啤酒主要原材料進口大麥的價格已經不再漲了。實際情況并沒有像公司對外說的那么糟糕,用這個來解釋成本壓力大的理由不成立。青啤這么做,目的很明顯,應該是為接下來的再融資蓄勢。”
青島啤酒“搶食”海外市場 曼谷簽約
據2011年10月26日《證劵日報》報道,10月17日,青島啤酒有限公司簽約儀式在曼谷舉行,而這家泰國公司計劃于2013年正式建成投產。國內啤酒巨頭青島啤酒在泰國曼谷簽訂建廠協議,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而青島啤酒的這一舉動被外界稱為其“正式奏響國際化樂章”。
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島啤酒以成為擁有全球影響力品牌的國際化大公司為愿景,青啤所有戰略布局,包括此次選擇泰國建廠,都是在此愿景支撐下的戰略選擇,也是公司對海外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對于這一舉動,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表示,青島啤酒海外建廠是其進軍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企業提高國際知名度,將對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產生深遠的意義。在周思然看來,“青島泰國啤酒廠一旦竣工,對公司的影響巨大”。
“泰國青島啤酒廠一旦竣工,意味著青島啤酒將在泰國實現地產地銷的模式,不僅降低了生產、運輸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新鮮度,利于產品的推廣,而且還能享受到政策扶持、關稅優惠等其他效應及地理環境帶來的優勢,好處甚多。” 周思然表示。
金融界首席分析師楊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青島啤酒近期一系列的擴張和國際合作就是為了提高集中度。青島啤酒“1+3”品牌策略和“雙輪驅動”戰略受益行業升級,其通過自建、收購擴大公司產能和規模,提高市占率,最終實現銷量、利潤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