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蘇泊爾“質量門”事件似乎進入了沉默階段。四天兩次發布聲明后,蘇泊爾認為事件的分歧是其與哈爾濱市工商部門對于標準的理解不同。在此情況下,各方將目光聚焦至相關政府部門對標準的解釋上。
不過,中國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某專家昨日(10月31日)卻再次質疑,蘇泊爾的送檢樣品既不符合國家現行標準,也不符合國際相關標準。記者進一步了解到,蘇泊爾相關“不合格”產品中“高錳低鉻”的背后,似乎與當前不銹鋼制品行業的市場狀況有著關系。
蘇泊爾(002032,sz)作為唯一的企業參與尚未出臺的新標準的起草,新標準征求意見稿對不銹鋼材料的限制進一步放松,也引發了上述專家的質疑。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就上述質疑再次聯系蘇泊爾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相關產品再次被指不合國標
“蘇泊爾的送檢樣品既不符合國家現行標準,也不符合國際相關標準。”中國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某專家昨日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蘇泊爾事件涉及的標準問題核心在材料部分。
上述專家認為,從1988年標準來看,“應選用”三個字顯然規定了奧氏體型不銹鋼只能包括括號中的三種材料。在此之前,哈爾濱市工商部門就以此判定蘇泊爾不符合該衛生標準。
不僅如此,據了解,蘇泊爾在相關產品中降低了鉻、鎳,增加了錳的含量。上述專家認為,不銹鋼之所以能不銹,就是因為有鉻和鎳的存在,加入錳就會降低防銹性能。
被疑采購不達標不銹鋼材料
在此次蘇泊爾質量門中,對被查出的不銹鋼器皿存在“錳含量超標、鉻、鎳含量不達標的問題”,讓業內人士想到鉻錳系不銹鋼,也就是俗稱的200系不銹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國家最新修訂的不銹鋼板材標準(gb/t3280-2007)中已經取消了200系列不銹鋼,這種材料沒有國家標準的支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