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量遠不抵消費量 平抑價格作用有限
高漲的豬肉價格,吸引著“洋豬肉”漂洋過海登陸中國市場。繼今年美國大規模向中國出口豬肉之后,墨西哥、芬蘭等國似乎也嗅到了中國豬肉市場的商機,近期紛紛組團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
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中國進口豬肉及其副產品達到87萬噸,同比增長44.6%。業內人士指出,進口豬肉量對于彌補國內供需缺口只是“杯水車薪”。隨著豬肉等農副產品需求的大幅增長,中國應該更好地通過農產品進口來平衡國內市場。
激增
豬肉單月進口量創新高
記者從中國墨西哥商會了解到,11月1日至15日,由墨西哥農業部副部長率領的農牧產品商業代表團對中國進行訪問。11月2日,代表團將在北京與中國肉類協會、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舉行會談,并簽訂合作協議。
墨西哥農牧產品商業代表團主要是由與豬肉相關的企業和協會組成,包括墨西哥豬肉企業聯合會、墨西哥豬肉出口商協會、墨西哥豬肉集團等。2011年9月,中國政府已經批準了墨西哥豬肉制品進入中國市場。
墨西哥并非近期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的首個國家。10月底,芬蘭農林部部長率團來到中國,與國家質檢總局就中國從芬蘭輸入豬肉的檢疫和獸醫衛生條件簽署了議定書,這意味著芬蘭將首次實現對中國出口豬肉。
“現在中國豬肉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對于豬肉生產相對過剩的國家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商機。”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郭會勇認為,由于經濟形勢低迷,國外的豬肉消費量下降不少,而中國今年豬肉緊缺,所以國外企業加大了對中國的出口力度。
據了解,中國主要從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國進口豬肉,在2007年至2008年那一輪豬肉價格的大漲過程中,中國進口豬肉量出現了較大 幅 度 的 增 長 。 以 出 口 量 計 算 ,2008年中國曾是美國的第二大豬肉出口市場。2009年,由于“豬流感”疫情的爆發,中國曾一度暫停了從美國、墨西哥等市場進口豬肉制品。
美國農業部10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由于國內供應跟不上需求的增長,2011年中國豬肉進口量將達到55萬噸,比2010年增加10多萬噸。截至8月份,中國累計從美國進口豬肉2.66億磅,成為美國豬肉的第五大進口國。其中7月和8月單月進口量激增至0 .44億磅和0 .65億磅 , 環 比 分 別 上 漲6 3 . 6 %和49.8%。
據商務部日前發布的農產品報告,1至9月份,中國進口豬肉及其副 產 品 達 到8 7萬 噸 , 同 比 增 長44.6%。其中9月份進口量為14.2萬噸,創下單月新高。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美國、丹麥和加拿大,來自美國的進口數量和金額的增幅均超過700%。與此同時,中國出口豬肉的數量則出現了下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