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歐志葵)為節省成本、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大賣場和零售企業加大直接采購比例,而生產商也越來越多采取直銷模式。中小型經銷商、代理商的日子越發難過。記者昨天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獲悉,據該協會與香港利豐研究中心近期進行的"經銷和代理制度的研究報告"顯示,近九成零售商預計未來一年內直接采購的規模將增長10%以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指出,目前國內存在大量商品同質化的小型生產商和經銷商,隨著眾多大型零售商加強與大型生產商直接合作的趨勢發展,他們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流通鏈上下游擠壓據了解,目前國內批發行業,特別是經銷和代理業務面臨種種新的挑戰和困難,經銷商和代理商正遭到生產商和大型零售商的兩頭擠壓。
在上游生產制造端,近年來越來越多生產商尋求自營、聯營或直銷模式,壓縮流通渠道長度,減少對中間商的依賴。如家電是自營直銷比例最大的商品,海爾、美的、格力等很多大型家電生產企業在終端開設了自己的零售店鋪,不僅形成了與其他家電零售商的競爭關系,也擠壓了傳統家電經銷商和代理商的市場。
在下游零售端,大型零售商也加大直接采購及統一采購,對中間商形成擠壓。大賣場依仗自己的品牌優勢,更傾向于直接從生產商手中進貨,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據調查,近89%的零售商預計未來一年直接采購的規模會擴大,增幅大多在10%以上。廣東一家大型零售企業向記者表示,零售商直接與廠家拿貨,主要原因是可提高供貨效率、節省成本,以及獲得更有效保障質量安全,"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立即與上游廠家溝通,而不需層層轉,這對于解決問題效率快。"調查還發現,零售商增加統一采購成為主要趨勢,77%的零售商表示,將于未來一年增加全國或區域統一采購,原因是整合采購資源,有利于供應鏈管理、降低交易費用,節約采購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不少中小型零售商采取聯合采購方式,也進一步沖擊批發體系。以往,批發商一直把中小型零售商作為主要供貨對象。但是,隨著中小型零售商聯合采購戰略的出現,批發商以及經銷代理的市場也將被壓縮。
規?;谴髣菟呍浽谖覈虡I流通體系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經銷商和代理商,為何走向沒落?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經銷商和代理商銷售規模普遍較小。從2005年至2009年,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批發商銷售額大約只相當于單個零售商的3倍。與歐盟諸國、美國、日本等商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批發業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在于產業集中度太低。
"從功能上看,經銷商和代理商存在交易方式落后,物流能力差,市場服務能力弱,導致客戶響應速度低、商品服務差錯率高、配送不及時、營銷協助不夠、物流配送水平低等問題。"調查報告指出,批發市場是批發業的重要表現形式,但我國批發市場存在較多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布局不盡合理、基礎設施簡陋、交易方式初級、管理水平低、第三方物流發展緩慢等。
眾多大型零售商加強與大型生產商的直接合作是必然趨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認為經銷商和代理商在超市供貨環節上還在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但是中小型批發商在現代流通市場中,肯定會面臨被整合或被淘汰的問題。"未來我們應該鼓勵和扶持大型批發商,提高他們的整合能力,加強他們的物流配送能力,使他們能夠快速響應零售終端的需求。"上述人士指出,對于零售商和供應商來說,重新審視和定位零供交易規則,調整增長方式在當前形勢下非常重要。據悉,本月初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將召開中國連鎖業會議,屆時將針對當前零售業的新情況,與國內零售業老總們一起討論建立新規則的可行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