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佳璇綜合報道
在問題食品、垃圾食品、有毒食品危害人們健康的時候,有機食品成了人見人愛的"大眾情人".正因此,一些不法商家紛紛打起有機認證的歪主意。一些正規認證機構大肆倒賣有機證明,一些行業組織也打著"認證"的幌子變相收錢,而一些商家盲目迷信各類證書,使許多食品"掛羊頭賣狗肉",有機食品變成"投機食品".于是,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價18元、一斤大米賣50多元……這樣的"投機食品"比普通食品貴5~10倍。
記者近日走訪了山東、廣西多家超市調研,發現消費者對"什么是有機食品"的回答"五花八門":"包裝上有’有機’二字"、"標價比普通食品貴很多"、"口感好、有營養、無污染"……由于認知模糊,一般消費者很難判斷有機食品的真假。
根據超市提供的信息,記者聯系上一位常年在北京、山東、廣西等地做"有機食品"收購、加工、包裝的經紀人劉剛。他表示,有機食品行業之亂,關鍵是認證環節隨意性大。
"像中綠華夏、南京國環等知名認證機構還可以,但對不少認證機構來說,你只要花兩三萬塊錢,基本就能拿下有機食品認證。"劉剛透露,交了錢,一些認證機構或中介公司會派專人幫助"搞掂"申請、文件審核、實地檢查等認證全流程。
不僅如此,因受利益驅動,有些認證機構甚至主動找加工企業花錢買有機食品認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