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有報道稱黑龍江省8成以上油脂生產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原因是缺乏原料大豆。東北會缺大豆?對于國人而言,東北是盛產大豆的地方,東北大豆更是聞名遐邇。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缺豆的現實就擺在那里。而且,不僅是東北缺豆,整個中國都缺豆。中國已經從大豆的世界第一生產大國變為第一進口大國。無豆自然無油,產業鏈下游的食用油已經嚴重依賴進口,依存度超過60%以上。超市里大量人們司空見慣的食用油品牌,其實都來自于國外。在a股市場上,專注于食物油的上市公司只有可憐的2家,1家是三季報每股虧損0.32元的東凌糧油。中國食用油產業其實已經退無可退。
中國大豆進口量6年增逾90% 最大需求國卻無定價權
1995年至今,我國國產大豆市場不斷被蠶食,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在定價權上聲音越來越微弱
本報記者 桂小筍
一邊是因利潤單薄而長期掙扎在生存邊緣的黑龍江大豆壓榨企業在走與留的岔路口進退維谷;一邊是大量的進口大豆以價格低廉和出油率高的優勢席卷而來,這看似完全相悖的一幕,卻成了眼下中國大豆壓榨行業最真實的寫照。
據媒體報道,由于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及產量不斷縮減,黑龍江油脂企業因豆荒而停工的現象開始抬頭:只有少量企業在收購大豆,8成以上企業處于停產狀態。為尋找原料,不少企業選擇到沿海建廠,以進口大豆作為壓榨原料進行生產?!蹲C券日報》記者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統計,6年的時間里,大豆進口數量漲幅超過90%。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分析人士介紹,從全球市場來看,由于需求市場相對穩定,因此大豆的進口數額不斷增長使得對其的依賴度不斷增加,致使我國作為最大的大豆需求國,卻對大豆定價權的影響幾可忽略不計。而由于在食用油產業中,大豆作為主要油脂品種,起到的一個標本性的作用,其它油脂品種也會隨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最終將使行業陷入種植及產量不斷萎縮、對外依存度不斷增長、話語權越來越微弱的惡性循環之中。
進口大豆占據7成市場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情況可以得知,近年來,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呈下滑之勢,而作為大豆的主產省,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也未能幸免。非但如此,遼寧、吉林等省區的大豆種植面積也都有所下滑,而由于種植面積的減少,大量油脂加工企業陷入無“豆”下鍋的窘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