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工商局公布食品抽檢不合格名單后,上周五三全食品(002216,前收盤價34.22元)股價逆市大跌6.76%,成為繼思念之后第二家陷入“質量門”的知名速凍食品企業。三全食品昨日停牌一天,今日該公司發布澄清公告,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澄清公告原本應該在8月事發時就對外公布的,上市公司為何拖沓了3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正值三全食品非公開發行時期,公司以35.5元/股的價格募集了4.99億元資金。
此外,上周五的大跌中有4家機構突擊入場接盤,阻止了三全食品“跌停”的命運,隨后,就有兩家券商發研報唱多,稱金黃色葡萄球菌并無大礙,機構的一唱一和,讓投資者對這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判斷更加不知所措。
部分產品8月廣州抽檢不合格
根據廣州紅盾信息網公布的《廣州市工商局2011年第3季度流通環節熟食、速凍食品等食品抽樣檢驗情況分析》(以下簡稱情況分析),今年三季度,廣州市工商局對全市各大超市銷售的速凍肉(魚)丸,非發酵性豆制品等進行了專項抽檢,抽檢樣品352批次,合格247批次,合格率為70.17%。
該文件所列的不合格產品附表里,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全灌湯水餃 (豬肉玉米蔬菜),太倉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生產的灌湯水餃(三鮮)以及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白菜豬肉水餃和萃玉白菜豬肉水餃4款產品被檢測出含有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廣州市工商局已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處等措施。
上周五,三全水餃被抽檢不合格的消息在市場中大面積流傳,三全食品股價逆市大跌,盤中幾近跌停,最終收盤下跌6.76%,昨日該股還因此停牌一天。
今日,三全食品發布了“澄清公告”,首先承認了2011年8月廣州市工商局抽樣的產品中,三全食品有相關抽檢樣品中微生物超標。三全食品在接到檢測報告之后,立即啟動了產品召回程序,第一時間從市場上召回該批次產品并及時銷毀。
從“澄清公告”中不難發現,該事發生在今年8月,而三全食品“第一時間”就已召回不合格產品,但為何公司沒有在當時就對外公布該事件,而是等到工商局11月對外公布,市場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之后,才發出一個“澄清公告”?
公告遲到3個月 保增發?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