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建議,關于地溝油應該從源頭上治理,在地溝油重新上餐桌之前就把問題解決。圖/gettyimages
2010年11月11日,本報七周年特刊里曾提出這樣的叩問:“毒豇豆、地溝油事件2011年還會上演嗎?”。一年過去,我們遺憾地發現,在2011年這樣的追問還添加了瘦肉精、牛肉膏、膨大劑、硫磺姜、染色饅頭、回鍋面包、漂白豆芽、香精包子、假蜂蜜、“勾兌食品”、含菌水餃等等內容。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升溫,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目前,各國食品監管思路一般是通過“懲前”來“斃后”。這種救火式處理方式往往是事發后被動反應,而通過立法、實施、執行及科普健康教育,來致力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預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安全風險與社會成本之間的平衡是問題核心。
■ 2011大事刻度
9月 公安部指揮浙江、山東、河南公安機關破獲團伙生產銷售地溝油100多噸,一條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的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地溝油流向消費者的餐桌的傳聞得到證實。由于缺少監管和相關認定標準,地溝油目前無法進行有效認定,而全民出招來鑒別地溝油也成為一時熱潮。
7月19日 本報報道,由某食品安全科普組織送檢八家蜂蜜品牌樣品至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比了歐盟、日本等國家蜂蜜標準后,共檢測sm-r大米糖漿檢測、β-呋喃果糖苷酶檢測、碳六項檢測、tlc檢測四項真實性檢測;氯霉素、甲硝唑、硝基呋喃、四環素族四項安全性檢測8項內容。按排除法檢測出其中有三個樣本在sm-r檢測中結果呈陽性,證明其中摻入大米糖漿,并非純正蜂蜜。
7月25日 味千拉面被網友舉報“勾兌湯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