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局勢異常動蕩,市場投資恐慌情緒異常高漲,商品價格波動也愈發劇烈。對于豆類市場而言,盡管供給量同比有所下滑,但是疲軟的需求讓庫存變得相對寬裕。盡管市場人士不愿意相信,豆類已經進入熊途,但需求成為關鍵凸顯出來。不過,在豆類市場中,由于季節性供需的差異,豆粕與豆油間的差異化走勢也逐步體現,市場凸顯出油強粕弱的局面。
豆油與豆粕比價分析
從連粕、連豆油上市以來的比價關系看,豆油與豆粕的比價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6年—2008年1月豆油比豆粕呈現振蕩攀升的局面,理由在于生物燃油的題材開始逐漸體現,油脂新增需求提振市場。2008年2月—2009年4月豆油與豆粕比價呈現振蕩回落走勢,金融危機爆發,原油的暴跌拖累豆油價格,此后2009年至2011年,市場呈現振蕩攀升局面,但是與第一階段相比,豆油與豆粕的比價漲幅明顯減弱。
對于1205、1209合約的豆油與豆粕的比價,從數量上看,處于歷史中等偏上的位置,從價差的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比價自2011年10月下旬開始振蕩攀升。
按照歷年連粕連豆油比價對比來看,5月合約油粕比的季節性特征更加明顯。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5月合約的油粕比也同樣出現了季節性拉升。從時間上看,5月合約油粕比在10月底開始企穩后逐步抬升,11月份油粕比加快拉升的節奏,一般進入12月上旬,油粕比的漲幅開始減弱。
9月合約的豆油與豆粕比價,在10—12月期間也同樣處于上行的季節性特征,但是其漲幅明顯弱于5月合約。
以張家港豆粕為例,在現貨市場上,豆油與豆粕市場也存在一定的季節性拉升局面。在2009、2010年的11月—12月份期間,現貨豆油與豆粕均呈現大幅走高局面。進入2011年11月份,現貨豆油與豆粕的比價再度出現拉升,截至11月11日,現貨豆油與豆粕比值從前期低點2.984已經攀升至3.068。目前來看,這種拉升局面剛剛開始。總體來看,從比價關系上看,期現市場均顯現出油強粕弱的格局。
基本面分析
一般在每年10—12月期間,國內油脂市場凸顯偏強格局,而豆粕市場明顯偏弱,這與季節性供需有較大關系。近幾年我國加大了大豆原料的進口而減少油脂的進口量,這無疑增加了豆粕的供應量,一般而言,進入10月份,油廠開工率明顯增加,這使得豆粕市場呈現出供大于求的階段性局面。這就是油粕比價在11月份出現拉升的原因。從近期全球市場的走勢來看,歐元區債務危機顯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目前市場外部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豆油區間振蕩整理
豆油市場可謂是喜憂參半,令豆油市場的擔憂來自于外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而就豆油自身基本面而言,年底之前仍有一定利多因素支撐。首先,國際原油價格堅挺支撐美豆油價格高位振蕩。冬天用油高峰以及庫存下降是支撐原油的兩大因素,而生物燃油的需求預期增加也對美豆油形成較強的支撐。其次,國內豆油消費需求漸現。再次,出于壓榨利潤的考慮,油廠挺油意愿較強。總體來看,豆油市場振蕩格局仍將持續。
豆粕弱勢格局難改
與豆油相比,豆粕市場購銷清淡。飼料企業觀望氣氛異常濃重。11月份以來,國內生豬禽蛋價格出現明顯回落,加之近期部分地區出現疫情,這使得豆粕需求明顯下滑。與往年相比,水產養殖的下降也影響了豆粕消費。
供給方面來看,由于我國進口大豆在11月、12月份數量龐大,預計后期油廠開工率會明顯增加。年底豆粕的供給將會寬裕,由于后期進口大豆成本較低,部分企業進口大豆成本已經跌至3800元/噸,目前豆粕、豆油價格有一定的利潤,連粕保值盤明顯增加,同時豆粕現貨升水也凸顯出來。
對于豆粕市場,短期偏弱的格局仍將持續。預計豆粕需求好轉可能會在12月下旬有所恢復,屆時會提振豆粕走勢,這將使連粕市場在偏弱的格局下凸顯出近弱遠強的走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