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生部實施的蜂蜜“新國標”給市民指出明路:蜂蜜產品配料中只含蜂蜜才配稱“蜂蜜”,經過化學工藝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質的只能稱為“蜂蜜制品”,不能稱“蜂蜜”,且必須在包裝上進行明示。
配料摻雜
只能稱“蜂蜜制品”
昨日,記者走訪了多家商超以及蜂蜜專賣店發現,不少蜂蜜產品仍未采用新國標。如添加低聚麥芽糖的“調制蜂蜜”、含有水果香型添加劑的“兒童蜜”的蜂蜜制品仍然標著“蜂蜜”字樣,且在背后的產品說明中介紹了多種蜂蜜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號稱添加了花粉、蜂膠、低聚糖等多種昂貴成分的調制蜂蜜的價格,一般比純蜂蜜還要便宜。
“按照‘新國標’的規定,任何添加所謂水果、維生素、礦物質等物質加工而成的產品只能稱為‘蜂蜜制品’,這意味著,今后這類含有其他物質的‘蜂蜜’將被視為假冒。”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汪秘書長告訴記者,相比于老標準,新出臺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蜂蜜》增加了對蜂蜜的定義。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明確蜂蜜定義”部分,新國標的規定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
勾兌蜂蜜
成本僅為正品三成
“新國標的執行將為揪出市場上勾兌蜂蜜的‘李鬼’提供依據。”據了解,受利益驅使,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由大米糖漿、淀粉糖漿勾兌而成的假蜂蜜。
“最常見的勾兌蜂蜜方法就是摻白糖后兌水,成本大概只在純正蜂蜜的30%左右。”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純正蜂蜜中因含有一些蛋白質、生物酶、礦物質等成分,看起來并不清亮,呈半透明狀的淡黃色或琥珀色;勾兌蜂蜜由于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漿冒充,故色澤鮮艷,一般呈淺黃或深黃色。一般而言,勾兌蜂蜜售價比純蜂蜜要低,商販常常以低價來吸引消費者。
“目前市場上標明符合gb18796要求、配料僅含蜂蜜的產品是純蜂蜜;如果是10月20日以后生產的蜂蜜,消費者則應選購符合gb18796與gb14963兩個標準的蜂蜜產品更放心。”汪秘書長表示,消費者還需要查看廠家是否通過了qs認證,以防誤買到摻雜了其他物質的蜂蜜制品。
合作化生產質量更有保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