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大力開展“農超對接”、“場店對接”等活動后,大批新鮮價廉的蔬菜走進各社區菜市場。李剛攝
延慶蔬菜基地的大棚菜12小時就能進市民的菜籃子。孫穎攝
“那時候,出了胡同沒幾步就是菜市場,拎著菜籃子買斤菜,不一會兒就回來了……”20多年前住在東單的吳女士一提起當年的“買菜生活”眼神立馬飛揚起來。“哪兒用考慮路上花費多長時間,還有停車問題?擔心的是別去晚了想買的東西賣沒了……”
東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朝內菜市場……曾幾何時,“出了胡同進菜場,家門口買瓶醬油醋,下班順道買點兒菜”的市井生活陪伴了北京市民不少年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老菜市場相繼消失了,原來那種遍布街頭巷尾的社區副食品店也已經沒了蹤影。
今年情況有些不一樣了。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聯手推出了“周末車載蔬菜市場”工程,“周末菜市場”投放的蔬菜價格比一般市場便宜兩成左右。北京市商務委也啟動了農產品批發市場與便民社區菜店之間的“場店對接”。
菜市場回來了。
新發地便民社區菜店
大蒜比早市還便宜5毛錢
菜價比農貿市場便宜15%
凌晨3點多,新發地批發市場內開出了百十輛給北京市各大市場、超市、機關、院校、公司配送蔬菜的貨車,其中一部分是專門配送給新發地社區菜店的。
凌晨5時30分,天還黑著,蔡如就從租住的房子來到位于東四六條東口的崇遠萬家·新發地東四六條社區菜店。藍底兒白字的招牌,兩米來寬的門面,里面堆放著一堆堆蔬菜。墻上是一排“把新發地市場搬到你家門口”的綠底兒白字。“凌晨4點前,配送員會把我們昨天訂的菜送來”,蔡如說,我們再按照貨架上的貨簽把蔬菜水果擺好,還得根據當天的價格調整價簽,“價格是新發地市場統一定的,很便宜。”
早晨7點,菜店開門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