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漁業競爭力,青島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采取四項措施加強漁業工作。
一是主打科技品牌,提升漁業核心競爭力。依托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搭建平臺,聚集了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我國重要海洋漁業科研機構,他們在魚、蝦、貝、藻、海珍品育苗及生產技術領域的許多技術成果處于國內領先的地位,有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充分發揮科研單位的研發力量,加快高新技術創新及新品種的引進培育和漁業新技術研發,為行業發展注入科技因子,提升附加值,確保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二是發展規模化漁業,推進現代漁業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是發展現代漁業的引擎和助推器,在試驗、示范、推廣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已在王村、田橫、金口、豐城等沿海鎮規劃建設了青島市海珍品健康養殖示范基地、泊子海參養殖基地、青島金莉、金口山東村“黃海一號”中國對蝦池塘精養示范基地和即墨市豐城蝦蟹混合精養示范區等五個池塘標準化養殖基地,海水養殖規模迅速擴張,標準化池塘建設面積達2萬畝。通過合理布局和高起點規劃,池塘標準化基地建設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三是加強技術培訓指導,提高行業整體水平。舉辦對蝦和海參養殖技術培訓班4期,培訓人員350人次,指導漁民規范養殖規程,推行標準化養殖;開展漁業科技入戶,組織科技指導員、邀請專家深入到養殖一線進行指導,解決技術難題;建設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和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體系,通過利用高性能計算機、電子顯微鏡及網絡視頻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及時診斷病害,提高了漁業病害處置的時效性。
四是強化水產品質量監管,打造安全放心產品。在全市開展了水產苗種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五項制度、兩項登記”落實情況的檢查力度,對苗種進行不定期檢測,加強投入品監督管理,加大漁用藥物檢查和水產品質量檢測力度。目前已檢查養殖單位200多家,抽檢海參、貝類等水產品40批次。完善漁業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測制度,強化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漁業生產標準化,提高漁業品質保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