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將于本月底收儲國產大豆的消息不脛而走,市場預計收購價2.0元/噸,并有50元/噸的補貼。今年較以往姍姍來遲的大豆收儲,將會對疲軟的豆市有多少提振作用呢?專家稱,目前,國內外大豆的基本面均偏空,在整個歐美宏觀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即使有收儲托市政策,大豆價格也較難出現大幅上漲行情。
國家或于月底收儲大豆
市場稱,國產大豆收儲政策或將于月底正式出臺,業內普遍預計收購價約2.0元/斤,即約4000元/噸,較2008年以來的1.9元/斤有所提高,與當前市場價相當,并且有50元/噸的收購補貼。
按照先例,國家往年都在10月份左右出臺收儲政策,連續三年都是如此,不過,今年國家政策出臺偏晚,或由整個宏觀環境及國際大豆市場情況比較復雜所致。
上海中期分析師關向鋒表示,“毫無疑問,國家收儲會對大豆價格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但目前政策尚未出臺,是否會有變數,還不得而知。”
就目前市場傳言的4000元/噸的大豆臨儲底價及50元/噸的收購補貼來看,新世紀期貨分析師黃婷認為,收儲價基本與黑龍江地區4000-4100元/噸收購價接軌,因此,預計該收儲底價對市場的保底作用較明顯,但提振作用有限。
收儲的提振作用有限,主要是由大豆偏弱的基本面所決定的。關向鋒告訴記者,目前,大豆供應充足,港口庫存充裕。全球大豆庫存消費比為24.1%,中國為18.5%,亦處于高位,這對豆價的上揚形成了壓制。因此,即使有收儲托市政策,短期內大豆大幅度上揚的概率也不大。
后市大豆仍將延續震蕩
的確,目前國內外大豆基本面相對偏空。國內方面,截至上周五,港口庫存大豆仍達680萬噸以上的高位水平。11月份隨著美豆的上市,國內也迎來進口豆集中到港階段,市場供應壓力加大。市場預計,11月和12月到港量均將達到500萬噸以上。
下游方面,國內豆油市場旺季不旺,肉禽價格持續下滑也對豆粕的飼料需求造成負面影響。整體來看,國家收儲價將為連豆提供底部支撐,但短期內連豆上漲動力依舊不足,后期可能呈現區間震蕩走勢。目前,連豆價格在4300元處震蕩。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