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11月23日報道:(侯琳良、林洛頫)“3個星期過去了,今天我們終于發現了!”22日下午,在距離湖南常德市臨澧縣附近的杉龍崗遺址考古現場,2位考古工作人員從距今約八九千年前的彭頭山文化層泥土中篩選出一粒碳化水稻稻谷。隨后,現場又發現5粒碳化稻谷。這幾顆稻谷或許將成為改寫人類文明歷史的有力證據。
目前,國際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中國長江中游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中心。11月1日開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學、北京大學和波士頓大學聯合對地處長江中游澧陽平原的杉龍崗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對于22日發現的碳化稻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顧海濱表示將帶回實驗室展開進一步分析,“如果它具備多種人工栽培痕跡,就能夠成為澧陽平原是稻作起源的重要證據”。
美國考古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巴約瑟夫表示:“我相信世界稻谷起源地就在澧陽平原。”
顧海濱解釋說:“從生物學和統計學上來說,如果能在一處地點發現100粒以上的稻谷,經過分析有較多的人工干預痕跡,再加上先人定居的遺跡,就能基本確定這個地方是稻作的起源地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