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后,寒意漸濃。近日,筆者在雷州市附城鎮土角村的田地里,卻見到一派生機勃勃。那田里架起一個個塑料大棚,棚內種植的西瓜生機盎然,讓人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致富路上沒冬季,棚里活躍著當地農民忙碌的身影。老農告訴筆者,冬季來了,他們以每畝900元的價格,把不少閑置的田地租給外地人經營,而自己則在自家地里替別人打工,真正的老板是來自浙江的瓜農。
走進大棚內,滿眼是翠綠。一位浙江瓜民說,他們是以入股的方式,由幾十人到上百人組成西瓜合作社,不遠千里到雷州來“掏金”的。據介紹,棚里所種的反季節西瓜成熟后,每斤能賣到1.5元至2元。如此一畝瓜田的收入,就能達到16000元左右,確實是一份不錯的收入。
雷州土壤肥沃,水分充足,資源優勢明顯,為何當地農民卻坐失良機呢?有人告訴筆者,大棚種植成本高,規模大,在選種、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含量高,單靠常年的小打小鬧是難操作的。因此,本地農民盼望能成立或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早日實現增收致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