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湖北省在推廣生態養雞的基礎上,從提高產品質量和維護生態平衡出發,總結了生態養雞“1553”模式。
生態養雞的內涵
“1553”生態養雞模式就是1個農戶養幾棚土雞,每棚規模不大于500只,每畝地養雞不多于50只,雞群飼養日齡300天左右。這一模式有4個要點:一是開展生態養雞的農戶,選擇適宜的放牧場地,建立相互間隔100米以上的雞棚多個;每個雞棚面積30平方米~40平方米,每棚可飼養土雞400只~500只,這樣便于做到小群分散、合理間隔、輪牧飼養。二是一棚雞群規模不多于500只。根據雞的生物學特性,一般放牧情況下,雞群的活動半徑圍繞雞舍不大于200米,如果群體過大,則雞舍周邊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態惡化,而離雞舍遠處有草有蟲雞不會去采食,造成資源浪費。生態養雞根據牧場條件,規模以不大于500只為宜,這樣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降低養雞對環境的污染。三是一畝地不多于50只。在非人工草地情況下,天然飼料資源是有限的,從維護生態環境出發,并保證雞群能夠吃到一定數量的牧草和昆蟲,以達到節約飼料、改善肉蛋產品風味和品質的目的。一畝地不多于50只這一指標,是根據放牧養雞的牧場承載能力設定的,也與歐盟生態養雞要求的飼養密度一畝地60多只接近。四是雞群飼養日齡300天左右。
生態養雞的生產經營要點
三個為主生產單位以家庭為主:生態養雞不宜實行大群體飼養,必須小群分散,而家庭作為基本的生產單位,是因為家庭獨立分散,生產經營靈活,可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便于組織生產和飼養管理。根據放牧場地條件,一戶養幾棚雞群,飼養2000只~3000只雞就可以實現致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