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疑似轉嫁成本記者魏宗凱姜泓舟
據新華社上海11月23日報道:
22日,光明乳業收購的新西蘭信聯公司2號工廠竣工投產,但這起被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稱為“閃婚”的海外并購似乎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多少喜悅。因為從12月起,華東地區光明乳業旗下十幾款“送奶到戶”的產品將平均上漲3%。這是自今年2月以來光明乳業第二次上調產品價格,同時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猜疑:企業的競爭力應當體現在提高物美價廉的產品,而不是為轉嫁成本而頻頻漲價。
記者23日致電光明客服被告知,下個月開始,瓶裝、杯裝、袋裝在內的部分配送奶產品,平均漲幅約3%,其中瓶裝奶和袋裝奶上調0.1元,涉及整個華東地區。漲價品種還包括新鮮牛奶和酸奶,以及紙杯的暢優酸奶等,盒裝產品價格暫時還沒有變動。一些光明牛奶老訂戶也投訴稱:突然間被告知下月起要漲價了,事先毫無征兆。
光明乳業公關部有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生奶價格一直處于上漲狀態,漲幅在8%以上,給光明帶來了非常大的成本壓力。光明已經盡量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和供應鏈消化成本的上升,但為了維持正常的運營,此次上調部分產品價格,調整幅度平均在3%左右。
上海市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告訴記者,從年初至今,根據上海市奶價協商機制成本測算,已經提價了兩次,目前上海市原料奶的基礎價格是3.77元,如果蛋白質等指標稍優一些的原料奶價格可高達4.2或4.3元,而光明乳業的收奶價格通常在4.3元左右,所以此次漲價也在情理之中。
一位乳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原奶價格上漲已經被上一次提價消化掉了,按理說光明乳業沒有再度漲價的理由,此次漲價很讓人懷疑是光明轉嫁成本,讓消費者買單。由于目前上海有訂奶業務的僅光明一家,所以有提價的底氣。而在超市和大商場里,同類產品較多,競爭激烈,所以光明乳業不敢提價。
22日a股開盤后乳業股逆勢走強,其中貝因美更是強勢漲停,領漲該板塊,新華聯也逆勢上漲5%,光明乳業上漲3%,伊利股份上漲2.26%。有市場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光明乳業及外資奶粉品牌惠氏、雅培上調產品價格的消息,加強了資本市場對國內乳企產品漲價的預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