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玉米市場新糧不斷上市供應,收購主體謹慎導致承壓較大,各主產區價格均出現下,目前,市場焦點高度集中在16日召開的收儲座談會。會議最終確定了暫時不啟動玉米收儲價,讓市場價格自由調節,這令前期市場盼望的保護價政策落空,對本來較弱市場又形成一層打壓。從政策制定的角度來分析,玉米價格過高不利于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而價格現階段正處于下跌的趨勢中,此時出臺收儲價不好確定,如果價格過高會扭轉下跌局面,導致價格止跌反彈,政策制定之后反而成為市場的推手,而價格過低會損傷農民利益,處于兩難境地。不出臺保護價極有可能造成玉米價格進一步下挫,如果觸碰到農戶底線再出臺政策也不太晚,即較低的價格收儲到糧食,同時保護了農民利益,這是最理想的效果。
現貨市場來看,當前市場收購主體欠缺并異常謹慎。目前東北地區維持收購的是深加工企業,不過收購量不大,僅用于維持日常生產。隨著新糧上市后,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格持續下調,收購量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市場商品糧貿易量幾乎降至“冰點”,極少有貿易商愿意收購,有購銷合同的企業也是快進快出,壓貨的企業多數是為貸款,庫存量非常小,看好后期行情的貿易商在極少數。近期東北地區大幅降溫,有利于玉米脫粒的工作展開,隨著后期市場新糧集中上市,價格仍有進一步下跌空間。而從農戶的心態來看,價格的持續下跌已導致一部分農戶心理出現松動,有不少農戶有售糧意愿,但沒有糧商到村屯收購,目前東北地區鐵路運力緊張,糧食外運極為困難,除了個別較遠省份能夠下幾個車之外,國內其他大部分地區車皮都很難下,即便支付高額好處費用也無濟于事,只能通過短途倒運外銷,但汽運所及的區域玉米價格又不夠理想,貿易商銷售難度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