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市場陷入一種難以破解的怪圈——若逢種植面積大、蔬菜賤賣的年份,來年農民便跟風減少種植面積,菜價又像過山車似的往上漲。這次,怪圈“圈”住的是農民。今秋以來,內蒙古土豆批發價從去年的每斤近兩元跌至四角錢,北京、山東、河北等地發生大白菜滯銷現象,農民頗受傷害。
今年是我國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的第一年。一年多來,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措施推動菜籃子建設。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農民“賣菜難”似乎在此項工程實施的第一年,仍未獲得解救良方。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多部委共同制定的《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此外,商務部已會同地方商務部門,建立了一整套解決“賣菜難”救助機制,從信息引導、農超對接等方面拓寬銷路,千方百計緩解農民“賣菜難”問題。
土豆無處存放被重埋地里
李杰飛老家在山西忻州市靜樂縣王村鄉西馬坊村。本月初他回老家時發現,村里的土豆滯銷了。
這個只有100戶左右人家的小村子每家有大約兩噸土豆,去年收購商在地頭都是1元一斤拉走,今年4角錢一斤的成本底線都無人問津。現在家家都把土豆存入地窖。地窖裝不下的就用草席蓋住,或重新埋回地里。
李杰飛發了條微博求助,轉發已達800多次,但只有一家超市采購聯系過他一次,暫無下文。
李杰飛“特別納悶為什么問的人這么少”。
令人意外的是,被指“錢都讓他們掙了”的中間商今年也連連叫苦,蔬菜賣不上價,“往往拉一車賠一車”。
在新發地經營多年的土豆商于老板說,他們賣土豆都是走量,一斤掙幾分錢就走。往常六七噸一天就能發完,現在怎么也需要兩天的時間。
除了不好賣,最近又出現了收購難的情況。每年冬天于老板都從內蒙古運土豆進京銷售,“今年土豆產量大,賣不上價,農民都不愿意賣,想留著等市場好些再賣,都打地窖囤起來,現在特別不好收!”于老板無奈地表示,前段時間可以4角多一斤收上來,最近眼瞅著就奔5角去了。
新發地農產品交易網11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土豆成交均價為一斤6角錢。不光是土豆價格便宜,今年上半年,全國多省葉菜價格跌入谷底,三類葉菜圓白菜、大白菜、芹菜集體出現滯銷,而其他部分葉菜品種價格跌入歷史最低谷。
市民得實惠農民難賺到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