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1月28日專電題: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否破解菜價困局?
新華社記者商意盈、吳濤
11月初,山東菜價再次“非正常”暴跌;10月,內蒙古土豆“賣不動”;9月,廣西葡萄銷售無門;7月,海南香蕉再陷困境;5月,江蘇蒜薹、白菜滯銷;3月,全國多地菜價暴跌……價格頻繁無序劇烈波似乎已成我國農產品難解的頑疾。
在剛閉幕的第13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電子商務能否成為破解當前農產品產銷困局的渠道引起熱議。專家指出,電子商務在破解傳統農業“高物流成本”和“產銷信息不對稱”這兩個核心頑疾上具有優勢,但也面臨產品品質缺保障、缺乏物流配套等“瓶頸”。電子商務能否為“小生產大市場”所致的產銷困境開辟市場“第二通道”,破解“賣難買貴”困局?
菜價困境中的“救火隊”
在第13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聚集了大量目光的物聯網等新一代通信技術被有關部門認為將引領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而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也在不斷成長。
從實踐看,在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賣難買貴”等產銷困境下,農產品電子商務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今年10月13日,內蒙古農民李繼文在微博上發布土豆滯銷求助信息:“我們這里土豆滯銷700噸,非常緊急!現在土豆都在田地里,沒有地方囤,天氣越來越冷,土豆一受凍就完了,我們一年的心血就全白費了……請好心人幫幫我們,土豆四毛五一斤……”
4個小時后,李繼文更新微博稱“幾個小時,接到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打來的一百多個電話……”11月1日,李繼文在微博上表示,所有土豆已經完全售出。記者在其微博上看到,這條微博被轉發9萬多次,評論超過2萬條。
隨著信息網絡的不斷發達,電子商務日漸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在今年7月海南香蕉又一次滯銷時,多家國內團購網站發起了團購香蕉活動。這些團購網站聯合世紀聯華、華普等多家超市74個門店,分別于7月8日和7月15日在杭州、北京、上海、廣州等9個城市開展了兩輪“聚蕉行動”,并首次以網上預售、線下提取的新模式進行香蕉團購。統計數據顯示,該活動總計團購海南香蕉達520噸,有14.5萬網友直接參與購買。
淘寶網在8月26日至28日開展了團購陽澄湖大閘蟹活動。淘寶網聚劃算總監閻利珉說,僅3天時間銷售金額就高達1420多萬元,共銷售出大閘蟹39萬多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