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馬鈴薯滯銷剛剛得到緩解,山東部分地區又出現大白菜銷售難題:菜價跌到了去年的一半,有的地方甚至跌破了成本價。記者專訪商務部市場運行司,探訪農產品價格頻繁跳水原因。
農產品滯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說,這和目前傳統的流通形式,有一定關聯。
王斌:我們各個環節都是在單獨做,收購環節做收購環節的,小商小販他去收購,再轉賣給大販子,大販子再轉到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再批發出去,環節多。
“土豆、白菜爛在地里,賣不出去,是因為流通出了問題”、“農民賺不了什么錢,都讓中間商盤剝走了”,把原因歸結為流通領域的這些觀點,王斌并不贊同,他認為各方面成本的上升集中反映在流通環節,才是農產品滯銷的關鍵。
王斌:比如說土地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它會直接反映到流通環節,我們絕大多數蔬菜是公路運輸的,包括能源原材料、石油成品油價格上漲都和菜,有密切關系。
“一會兒賣難,一會兒買難”,王斌進一步解釋說,我們正在解答一個類似“二元一次方程”,如果x和y都不確定,這個方程就很難算出結果。
王斌:x就是消費,在不斷的變化,城市群體在擴大,不固定。y是什么呢,是生產,我們的生產也在不停發生變化。西方國家現在是可以盯住一頭的,甚至可以盯住兩頭的,什么叫做一頭盯住?就是說我的消費基本定型了,我可以按照消費來組織生產。其次,就是他的產業化,生產方式基本也算是定型了,所以他們能匹配很好,我們兩個都不定型,所以買難賣難會長期存在。
王斌透露:商務部財政扶持資金里,扶持農產品流通方面的資金占絕大多數。下一步,商務部將通過減少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方面推進工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