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產品被指已淪為市場"噱頭"
調查發現:有機產品認證亂,可信度低,
消費者花費高價,但合法權益難有保障
□記者 李巖 實習生 趙方園
閱讀提示
在食品安全成為國人關注焦點的今天,作為國際最高標準的食品業態,超越了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標準的有機產品、有機轉換產品(以下統稱有機產品),卻在進入中國百姓生活不久即陷入混亂局面。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冒用認證、一號多用、交費領證、監管真空,已使有機食品面臨信任危機。
有機產品很貴很可疑
當前不少獲證企業是一號多用,如果商家私自添加認證品種,消費者即便查詢也難以辨別。
在鄭州市場上,有機產品在超市、土特產店都有售賣,高昂的價格是這類產品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
在一家知名連鎖超市,專門劃出了"有機產品"區,產品包括有機綠豆、有機薏仁、有機亞麻籽、有機黃豆、有機大黃米、有機紅小豆、有機白蕓豆等國產和進口有機產品。其中,580克包裝的國產有機綠豆標價36元。國產有機黃豆900克標價38元。而不遠處的非有機食品區,普通綠豆500克3.98元,普通黃豆500克2.98元。
在另一家超市,2.5公斤包裝的有機糙米售價75元,410克包裝的有機紅薏仁售價42元。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都表示對有機產品有所了解,但對這些產品是否貨真價實、物有所值普遍心存疑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