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最大的農批市場陷入尷尬
鎮江最大的農批市場陷入尷尬: 埋怨"檢測太嚴格" 商販吃不消"跑路"
"國家發改委重點扶持市場"、"國家商務部雙百市場"、"國家級標準化管理試點單位"……這些是記者在鎮江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所看到的一系列的榮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著多項榮譽的企業,卻陷入了尷尬……
蔬菜份額只占40%
鎮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于2007年開始正式營業,是鎮江最大的農批市場。該農批市場是一項由政府引進的惠民工程。目前該市場為鎮江市唯一一處獲得鎮江市政府肯定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屬于國家重點監管的大型綜合批發市場。
然而自營業以來,鎮江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據農批市場的一位負責人透露,開業四年來該農批市場經營狀況不太理想,這給企業的領導人帶來不小的壓力。
據了解,鎮江市農批市場目前經營范圍包括果品、蔬菜、肉類以及水產等的批發,"作為鎮江市唯一一個獲得政府承認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我們的蔬菜這一塊只占了市場份額的40%,而水產品僅僅占了30%,這與我們當初的預期相差甚遠。"農批市場的周經理表示。
"檢測嚴"竟使企業尷尬
"我們是懷著一種做公益的心態選擇這個項目,菜籃子項目是一項民生工程,政府一直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們是被政府招商熱情所打動。"農批市場的周經理對記者表示,"但是經常有一些商販稱我們市場的質量檢測’太嚴’而選擇了其他市場。"采訪中周經理無奈地說道。
在鎮江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內記者發現,各種貨物進出市場前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檢查,配備的硬軟件設施都比較完善,場內的各項操作也比較規范。
采訪中周經理對記者坦言,盡管在經營中面臨一系列發展的問題,該市場還會繼續選擇嚴把農副產品質量關。
據了解,鎮江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位于鎮江市潤州區官塘橋附近,距離市中心大概8公里,"這個距離其實不算遠,但是周圍的交通配套跟不上去。"周經理表示。而記者也發現,通往農批市場的只有一條公交線路,而且每半個小時才有一班車,對于那些喜歡去農批市場買菜的居民來說十分不便。
而在鎮江市潤州區莊泉村附近的一處菜場,一位菜販告訴記者,自己每天要賣出8000塊錢的菜,而這些菜大多數是從另一個批發市場--朱方路冷凍市場批發而來,"那邊比較近。"
記者隨后來到菜販口中稱的朱方路冷凍市場,發現該市場門口并未設檢測關卡,貨車可以隨便進入,記者隨口詢問了路邊一位攤主,她指著攤上待售的蔬菜告訴記者,這些菜是從山東運過來的,"剛從貨車上搬下來。" 不遠處的一位賣蘿卜的小伙子表示,"每天會有個女的從我們的攤子上拿一些菜去檢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