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如火、海風勁吹的中午時分,在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港下村后的海灘上,我們找到了正在忙活的周先雄。這位40多歲的漁家漢子,中等個頭,顯得十分壯實,一張黑里透紅的國字臉上,寫滿了厚道憨實。得知記者來意,他熱情地把我們帶到岸上一處臨海的平房客廳里,平靜地敘說起一個普普通通青年漁民的創業史。
周先雄,這個漁家好漢,幾年來已獲得了省勞動模范,省農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國家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致富能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中組部評為“全國優秀農業專家”、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農村科普帶頭人、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個人、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系重點專家等多項榮譽。他的創業風采,他的成功事跡,在平凡中彰顯偉大,在普通中凸顯高尚,讓農村許多有志者堅定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創業信念,使許多遭遇挫折的失落者重新思考人生的創業價值。
1993年,在他鄉歷練了數年,學了一手科學養殖功夫的周先雄,回到家鄉港下村,創辦起“和興海水養殖有限公司”,開始實施“小規模精飼養”的網箱養殖計劃。“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風華正茂的周先雄在科技指導下,當年就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手握這開啟科技致富建設美好家園的“金鑰匙”,1994年,他把網箱養殖擴大到103口,開始引進臺灣青石斑魚、金槍魚和美國紅魚、金鱸魚等新品種養殖。相繼而來的成功,使他更加堅定依靠科技,從事海水養殖的信心。周先雄把發展目標定位在名貴魚類的人工孵化、育苗、養殖和銷售一體,實現海水養殖一條龍的規模經營模式。于是,他把身心投入了海水養殖生產的研究,四處拜師學藝,自學海洋水產知識。1996年,周先雄在鉆研海水養殖的科技道路上,與海南大學教授陳國華、張本不期而遇,獲取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并與兩位教授合作,當年就完成了海南省農業產業化科研重點項目——點帶石斑魚育苗技術,通過了專家驗收,取得了第一項科研成果。
強烈的事業心,促使周先雄在海水養殖的科研領域不知疲倦地開拓進取。2000年,他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籌措資金在村后的荒灘上創建起70畝面積的高位池養殖基地,開始了對石斑魚、紅魚和三刀魚進行雜交孵化繁育養殖技術的研究。這個只有高中學歷的年輕人,在實踐中深深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于是,2001年,在報名參加全國成高考試,被錄取到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攻讀海洋生物學、水產養殖學,如愿地獲得了深造的機會,2003年,完成了學業。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增長了知識的周先雄,更加著迷于海水養殖的科研,一步一步地邁向科技的海洋,走向廣闊的空間。 2005年,經過四年之久的潛心研究,周先雄終于在海水繁育石斑魚幼苗孵化技術項目上取得成果。當年,這一科研成果在中國農業網上發布后,立即引起水產界專家的高度關注。據了解,該項目研究成功,填補了我國海水養殖高檔魚繁育技術的空白。當年,他在紅魚和三刀魚雜交配種研究中又獲得成功,據介紹這一項國內首創,雙喜臨門,憑著出色的勞動成果和業績,這一年,周先雄獲得了海南省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
面對輝煌的成果和榮譽,周先雄沒有陶醉在自我滿足之中,而是增添了無窮的動力。從2006以來,他又先后培育出生物活菌控制水質,增強飼養幼苗的抗病能力,為提高魚苗成活率作出了貢獻,利用科技試養淡水花鰻項目,也取得成功并推廣。而他利用紅魚和三刀魚雜交配種出來的魚苗,除了供應省內市縣養殖,還遠銷到福建、廣西等地,每年提供的魚苗達 110多萬尾,為發展海水養殖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此期間,周先雄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軍曹魚”、點帶石斑魚、鞍帶石斑魚的魚苗技術攻關,獲得成功,并通過了國內專家的驗證與認定,榮獲“世界科技領先”的證書,2009年獲得省和全國“斜帶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研究”一等獎,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現在,周先雄創建的和興海水養殖有限公司,集人工孵化育苗、養殖、科研于一體,成為海南大學海洋學院的實習基地,年免費接收實習生和研究生20多名。目前,周先雄以養殖基地為科研平臺,開展工廠式健康養殖模式、高位池魚蝦蟹混養健康養殖模式和低位池改養名優海水魚健康養殖模式的環保養殖,已建成45畝高位池養殖示范基地,兩個擁有50個池位,年產150萬尾優魚苗育苗的車間,以及一個中、短期相結合的養殖生產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成為我市的海水養殖能人和科技致富的領軍人物。2010年,周先雄成為我市農民中唯一的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系重點專家。
周先雄一路創業,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改變了貧困的面貌。但是,勤勞善良、忠厚樸實的優秀品質,把他的心與鄉親們連在一起,共同致富是他的心愿。如今,他的肩上頂起了許多重任,掛上了許多扶貧幫困的團體頭銜:萬寧和港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和樂水產科技110服務站站長、和樂鎮科普惠農服務站站長、和樂和港農村資金互助社社長,2011年1月,又擔任了科技副鎮長…這一串帶“長”字的職務,卻集中凸顯出一個耀眼的亮點,為用科技扶持、幫助、帶動困難群眾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服務。為此,他不辭勞苦地操作,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奔波,不圖名利地盡力付出,不需回報地奉獻。數年來,周先雄一直在默默地踐行著幫扶貧困的心愿。
共同致富的人生理念,毫無猶豫地伸出溫暖的雙手。扎扎實實地開展科普惠農活動,讓更多的群眾依靠科技,利用科技指導生產經營,創業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周先雄最大的心愿。因此,在省農業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科技部門的幫助下,他自掏腰包22萬元,創建起和樂水產養殖服務站和農業科技110服務站,把自己多年來在實踐中積累的養殖技術和經驗,編印成小冊子,通過舉辦專題技術講座和發送資料等形式,無償地傳授給周邊的養殖戶。從2007年來,周先雄利用參與科技月、科普日和科技下鄉等大型科普活動,先后舉辦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50多期,培訓8000多人次,印發各類養殖技術資料6800多份,培育出科技示范戶720多戶,開展技術服務面積達18000多畝。省內三亞、文昌、瓊海和陵水等市縣養殖戶也聞名上門求助技術指導,周先雄都十分熱情地有求必應,先后為其他市縣700多名農民免費提供技術服務,以其優異的成績,被中國科協、財政部門評為“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農村科普帶頭人。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周先雄創業的步伐越來越穩健,前程越來越寬廣。為了帶動更多群眾共同發展養殖業,他又瞄準了新的發展目標,正在致力于以優勢主導品種安全高效養殖為重點,推進現代養殖技術的研發,轉化、推廣與應用。目前,周先雄正在投入參加國家“十一五”863計劃 “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重大項目——“名貴海水魚類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的科研攻關,并作為主要承擔單位負責人參加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軍曹魚、點帶石斑魚和鞍帶石斑魚優質種苗規模化繁育技術”的研究工作。從周先雄創業的足跡上,盡顯了一代新型農民的創業風采。(祁永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