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路某小餐館內廚房區域污跡斑駁,餐具抹布擺放隨意。
在冷菜配送間,冷菜師傅必須經過一間二次更衣室,清洗消毒雙手后方可工作。
工作人員正將剛洗完的餐具推出高溫洗碗機。
在杏花樓廚房的一角,記者發現了一個藍色的泔腳桶,專門用來回收“老油”。
整個廚房按食物加工的流程分為粗加工、烹調、點心、冷菜、燒烤、清洗等多個區域。除了分區明確,不同食物、生熟菜品也有自己的“專屬區域”。
廚房工作人員正將洗完的餐具進行分類整理。
東方網記者孫曉菲、曹磊、實習生錢晶12月13日報道:2012年的農歷新年,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說到過年,年夜飯是每家每戶的“重頭戲”,在飯店里“搓一頓”簡單方便,是很多家庭的選擇。然而,滬上大小餐廳多如牛毛,各自的食品衛生質量又如何?年夜飯在吃得開心的同時,能否讓人安心、放心呢?近日,東方網記者接連走訪了數家大中小型飯店,直擊飯店的“衛生門檻”。
廚房內抽煙吐痰中小餐館食品衛生堪憂
餐具上桌后依然滴著水、碗緣殘留著不明的粘跡、廚師穿著白大褂到處晃悠、閑雜人員隨意出入廚房、廚房內抽煙或吐痰比比皆是……在東方網記者接連幾天的暗訪中,在一些中小型餐館,以上這些現象不勝枚舉,觸目驚心。
在滬太路一家經營本幫菜的小餐館,用玻璃隔起的冷菜間正對著街邊。盡管冷菜是直接上桌入口的,但東方網記者注意到,這家小餐館的冷菜師傅在工作前并未認真地用清潔劑洗凈雙手,有時還會出飯店抽口煙,然后再用拿煙的手直接觸碰菜品。這位師傅工作時戴著帽子,但并未佩戴口罩,容易將飛沫噴在菜上。
上周五晚上,光新路上一家經營了十多年的本幫飯店顧客盈門,包廂、大堂全部滿座。東方網記者看到,一位服務人員在傳菜時將大拇指扣住碗的內側,油膩的手指險些碰到碗里的湯汁。端完這盆菜以后,她用一塊臟桌布擦擦手后繼續傳菜。
在江蘇路上的一家粵菜館,東方網記者用到的一把勺子上滿是指紋。在營業快結束時記者看到,飯店服務人員將洗干凈的碗筷全部放置在桌布上,然后逐桌擺放,不用筷套,餐具也沒有倒扣,一夜之后很容易沾上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