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素、雅培、多美滋等進口奶粉不約而同陷入“生蟲門”,本月初,明治奶粉被檢出放射物銫。盡管洋奶粉“質量門”一波接一波,但近日部分洋奶粉又醞釀漲價,漲幅近一成。據了解,這也是今年以來洋奶粉的第四次調價。對此,業內人士則表示,洋奶粉價格頻漲,或利用消費者認可度較高的洋奶粉“越貴越好”來斂財。(山東商報 12月15日)推薦閱讀萬種藥品出廠與零售巨大價差曝光 業內見怪不怪 中央強調實業致富 11月全國用電量回落幅度繼續擴大鐵道部欲分拆運輸局兩大權利部門老白干6年累計虧逾3000萬元 越南美女:滿城盡戴安全帽(組圖)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郭田勇:駁斥希望中國降息的人
此消息一出,除了讓廣大消費者覺得孩子越來越“喂”不起了外,最讓人想不通的就是國產奶粉品牌了吧。洋奶粉“質量門”一波接一波,卻還敢把價格漲的一波接一波,而國產奶粉一出事,就被一棒子打入十八層地獄,換個馬甲也不能翻身,如此厚愛洋奶粉,這讓國產奶粉情何以堪呢?
此番漲價已經是洋奶粉本年度第四次漲價了,而且每次漲幅還不小,基本上漲幅都在10%以上。雖然眾品牌紛紛拿配方升級、換裝甚至配合新國標為漲價理由,但只怕是洋奶粉看準了國產奶粉一蹶不振,借著“壟斷”的優勢想漲就漲,想漲多少就漲多少的心態,準備在年關邁進之際瘋狂斂財了。據了解,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占據60%-65%的份額,在中國高端奶粉市場所占份額已達90%以上,掌握了我國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主導權。而省城某大型超市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洋奶粉月銷量是國產奶粉的兩三倍。
雖然,輪番漲價可能給國產奶粉一個翻身的機會,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期望國產奶粉能在洋奶粉瘋狂漲價之際,發動反擊,重新樹立國產奶粉的公信心。筆者覺得,在目前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的絕對統治地位,國產奶粉很難在短期內能咸魚翻身。相反,這不是一次機遇,而是一次災難。集體提價,只會讓洋奶粉更大份額的占據高端市場,甚至是中斷市場。而國產奶粉只能在低端市場里摸爬滾打,甚至還可能無人問津,直至一些無法支撐的企業退出奶粉行業。所以說,洋奶粉的輪番漲價,有可能會造成中國奶粉市場的一次“大清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