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昨天,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一組數據:今年本市對飯店的日常巡查頻次、執法力度、抽檢密度均達到或高于國際上各大都市水準,兩批將要流入上海的病死豬肉就在這樣嚴密的“天羅地網”中被成功截獲。市食藥監管局黨委書記王龍興透露,明年或將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舉報獎勵金額。
可溯源系統及時發現病豬
據了解,目前本市定點生豬屠宰場共15戶,每天全市生豬屠宰量為1萬頭左右,約占上海市場每天肉品銷量的三分之一。而本市地產生豬約占總銷量的30%,外地進入本市約70%,主要來自于河南。
為加強對外地豬肉的監管,上海對95個大型豬肉批發商戶開展“人盯人”監管和專業培訓,對屠宰外埠生豬的屠宰廠(場)指定專人監管,每月至少監督檢查4次。對其他屠宰廠(場)每月至少監督檢查1次。
通過“肉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監管部門及時查清了問題肉的來源及去向,為問題肉品的召回提供了技術支撐。食藥監部門還要求并督促全市各屠宰場對外埠供滬生豬按5%的比例開展尿樣自檢,防止問題肉品流向市場。由于實施了高頻次抽檢,市售肉品的合格率從89%上升至目前的98%以上。截至11月,全市共監督抽檢生豬、牛肉產品1556件,其中2件牛肉產品檢出克倫特羅含量超標,均已及時得到有效控制處理。今年,全市共發現并沒收無檢疫合格證肉品153公斤,貨值3300余元,給予責任單位2萬元罰款行政處罰。還截獲了2批將要流入市場的病死豬肉,已對違法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巡查頻次超國際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近6萬家持證餐飲單位,其中公共餐飲企業近4.5萬家,單位食堂近1.5萬家。據市食藥監管局介紹,目前對餐飲業一直保持高頻次巡查,高風險企業如集體供餐配送單位、學校食堂等每月要檢查1至2次,大中型餐飲等每年檢查不少于4次,小吃點、飲品店等小型單位也不少于2次。近年來,本市平均每年對餐飲單位的日常巡回檢查頻次保持在3.5次以上,大大高于倫敦等國際大都市的水平。
與此相配套的是保持了高力度執法和高密度抽檢,截至10月份,本市立案查處了4250多戶次,罰沒金額1500萬元左右。全年抽檢食品和加工環節樣品4萬多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