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力
11/12榨季糖市無疑將進入增產周期,全國有潛力達到1200萬噸,甚至1200萬噸之上。不過,榨季初期還在白糖生產過程中,具體增幅存在不確定性。雖然現在天氣條件還不錯,但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時糖市并沒有擺脫天氣影響的危險期。一個急降溫就可能導致局部增產成為泡影。
只是,無論如何相對10/11榨季而言,新榨季糖市供應緊張的局面必然會有較大的緩解。這一點從北方菜糖的生產形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眼下糖市最大的障礙是宏觀經濟增速下滑,這將導致糖市需求衰減。2011年12月時,糖市需求低迷,不僅弱于預期,也是之前數年未見,與2010年同期更加無法相提并論。事實上已經顯示出需求衰減的跡象。
增產周期遭遇糖市需求衰減,于糖價而言不太有利。此外,2010年、2011年創紀錄的進口量,哪怕在原糖價格處于高位時,月度進口量也一增再增。與此同時,這兩年儲備糖投放量也創下紀錄,追溯到2006年都是前所未見。這表明管理層在這兩年內的確不遺余力的調控糖價。雖然2011年第四季度沒有投放儲備,這主要還是因為需求旺季不旺,沒有必要投放儲備糖。但是2011年第四季度進口量依然很大,其中不乏管理層悄然間補充儲備糖庫存的操作。
另外,淀粉糖產量再創紀錄。國內淀粉糖產能在2012年還將會有至少百萬噸的增加,甚至增加200萬噸產能,尤其是與白糖甜度相當的果葡糖漿等淀粉糖品種。
技術層面而言,對白糖價格也存在不利。2011年白糖期價主要運行在6320~7540元/噸之間,三次觸及到7400元/噸以上的高點價位,任憑現貨報價高企到接近7800元/噸的價位,白糖期價卻始終無法突破7540元/噸的高點,從而形成了一年時間的寬幅震蕩走勢。
從月線角度看來,已經形成m形態,并且頸線6320元/噸已經被毫無疑問的跌破。這種形態對白糖期價而言非常不利,雖然未來不一定就會是熊市,但是可以認為糖市牛市或者面臨終結。
這一點可以從2010年11月與2011年11月的宏觀經濟層面、糖市供求層面、白糖期價走勢的對比中知曉。
2010年11月黨中央政策轉向,然而政策轉向效果并非馬上就能顯現,而2011年11月時政策效果已經非常明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