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2月21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與小作坊相比,大品牌出現食品安全的問題,最傷消費者的心、辜負消費者的信任。如何才能更好地防范大品牌再出現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
從三鹿奶粉到雙匯火腿腸,從沃爾瑪超市到最近的三大冷凍品牌,頻頻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對于這些知名的大品牌,除了加強工商、質檢等部門的監管外,從專家的意見來看,還應該有企業自律和法律法規監管做保障。推薦閱讀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 胡錦濤吊唁
江澤民送花圈 國企利潤連續5月下降 明年起全國火車票全部實名購票 美法院叫停對中國征反補貼稅gdp排名成都武漢或挺進前十 圖:成人雜志封面女郎當選俄議員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趙曉:我反對用中國人養命錢救市
從目前專家的觀點來看,大家都覺得企業的自律和法律法規的監管是都不可或缺的。在過去一年中出現問題的大品牌企業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雙匯在媒體曝光之后股價很快大跌,而消費者再站在這個品牌面前的時候,可能不再像以往那樣,毫不猶豫的拿起他們的產品就走,可能要多考慮一下甚至放棄這個品牌。
在剛剛舉行的今年首屆中國食品安全法制高峰論壇上了解到一個數字,從08年到今年的10月全國法院審結的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案件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的食品案件524件,生效判決人數726人。
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黃爾梅也表示說,對于累犯、慣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銷售金額巨大、犯罪情節嚴重的犯罪分子以及處于生產銷售源頭的犯罪分子一定要從重處罰。
而公安部的副部長黃明也表示說,從公安機關偵破的一批食品安全犯罪大要案來看,集中反映出一些人道德淪喪、誠信缺失、法制觀念淡薄的突出問題,也暴露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責任不落實,甚至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這樣一些薄弱環節。他就提出觀點說,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關鍵是要強化法制、厲行法制,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就要把打擊的一些重點指向那些利欲熏心、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嚴重犯罪,把打擊的鋒芒對準犯罪的源頭、窩點、網絡和利益鏈,所以他認為,對嚴重的食品安全犯罪一定要讓那些人受到法律的嚴懲,而且讓他們為不法收入付出慘痛的代價,真正讓老百姓對餐桌安全感到有希望、有信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