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報道:(記者歐陽開宇)針對不銹鋼制品食品安全新標準未把重金屬錳的遷移指標列入其中,中國衛生部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21日回應稱,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不銹鋼,其錳的遷移水平不會造成健康傷害。他并稱:“新標準比歐盟更嚴格。”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銹鋼制品》于當日實施,以代替23年前制定的舊標準。新標準修改了標準名稱,刪除了關于不銹鋼牌號的規定,增加了理化指標的單位換算。同時,未增加重金屬錳的相關規定。
內地某著名品牌的炒鍋10月被媒體報道重金屬錳含量超標,引發公眾對食具容器重金屬遷移影響食品安全的擔憂。張旭東在衛生部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說,新標準在征求意見中,曾有“個別單位”提出設定重金屬錳的遷移限量指標,而經研究最終未作出相關規定。
中國是不銹鋼生產大國,年產量1100萬噸。不銹鋼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被廣泛用于食具容器、食品生產經營用工具、設備等產品。
對于將錳排除在外,新標準的起草者之一、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鄭雷軍解釋稱,錳有多種生理功能,其缺乏可引起多種疾病。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規定,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mg/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mg/天。
張旭東亦表示,除個別國家外,多數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未規定錳的遷移量。
根據官方資料,新標準借鑒了“能代表歐盟水平”的德國標準。中德兩國標準相比,鉛、鉻、鎳、鎘等重金屬遷移限量一致,中國還多出重金屬砷的限量指標。“應該說,新標準比歐盟更嚴格。”張旭東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