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日前公布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的首份報告。發現桂花魚、蠔和鯧魚的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含量最高。雖然報告指出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的分量不會影響市民健康,但大陸的營養專家則表示,出于安全考慮,對魚蝦的攝入量均低于營養學會的推薦數值。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二惡英含量不影響健康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上周公布了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的首份報告。這項研究涵蓋超過130種選定物質,首份報告是關于食物中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的研究。根據該項研究結果,香港市民從膳食攝入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的分量,一般不會對健康引起重大不良影響。據介紹,該研究是根據市民食物消費模式選出150種食物,并檢測在這些食物中殘余除害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金屬污染物、霉菌毒素、主要營養素及元素等130多種物質的含量,再結合食物消費量的數據,從而估計市民從膳食攝入各種選定物質的分量。該中心發言人說: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均為環境污染物,會長期存在于環境中,并在食物鏈中生物累積。從膳食中攝入的該類污染物主要來自肉類、奶制品、蛋和魚等動物源性食品。人類長期攝入該類污染物,對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及發育中的神經系統會產生毒性作用,并且可能會致癌。在所有食物組別中,“魚類和海產及其制品”的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含量最高,其次是“蛋及蛋類制品”、“油脂類”和“肉類、家禽和野味及其制品”。含量最高的三種食物分別為桂花魚、蠔和鯧魚。發言人建議消費者應去掉肉類的脂肪和食用低脂奶制品,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包括進食多種蔬果,避免偏食某幾類食物,便能減少攝入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由于魚類含有如奧米加-3脂肪酸、優質蛋白質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宜適量進食多種魚類,不要因擔心攝入過量二惡英而不選吃魚。”營養專家擔心水產安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介紹,二惡英和多氯聯苯是典型的環境污染物,由人類活動而制造的經典污染物。其中二惡英被稱為“完美的毒物”,致癌致畸致突變,且毒性高,蓄積效應強。水產品污染大的原因來自于水環境的污染,而污水排放和污水處理正是我國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之一。所以,營養學會推薦每日水產品攝入量控制在100克以內。但她同時在微博中坦承,“我吃水產品日均50克都到不了,而且也不打算往100克去努力。”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認為,營養學會膳食寶塔中關于魚蝦的推薦量不太可能考慮污染問題。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考量。水體污染,讓我們對魚蝦類欲吃又止。“我承認自家魚蝦攝入量達不到平均每人每天75克,不是因為買不起,也不是不看好其營養,而是因為擔心其安全。”消費者:香港食物安全高于大陸?如果香港的食物安全都不能完全保障,那么大陸的食品更令人不放心。對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給出的研究報告,不少網友跟進評論表示。而相關的信息也在證明這一點。2008年,時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面對香港媒體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大陸)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雖然蒙牛事后對這個說法表示“完全錯誤”,但由此可見,香港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大陸。有從事有機蔬菜種植行業的人士介紹,“供港蔬菜”包裝袋上標明了蔬菜檢測時間、種植基地土壤和水的sgs檢測報告號碼,這些檢測報告均可在網上查到。甚至大部分供港蔬菜基地都經過“有機認證”,而目前,有機菜在大陸還是“有錢人的玩意”。早在兩年前,“供港蔬菜”已經進駐廣州超市,但并未引起廣泛關注。2011年以來,內地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供港蔬菜”借勢進入廣州、深圳等地超市,廣受市場追捧。(記者 吳旦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