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鹽堿荒灘,今天的黃金海岸。在山東東營東部沿海,一個體現高效生態、海陸統籌發展理念的東營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單片灘涂養殖區。
這個示范區,是山東省東營市為全面推進黃藍兩大戰略實施而建設的主體產業區之一,規劃總面積200平方公里,其中淡水養殖區10萬畝,海水養殖區20萬畝。現在,海水養殖區已達10萬畝,累計完成投資18億元,建成以養殖海參為主的池塘9萬畝,實現了"東參西養"的破題,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今年,區內有1.2萬畝海參池進入收獲期,畝產海參100公斤,收獲商品參120萬公斤,實現產值2.8億元。
在連方成片的池塘間,來自大連的海參養殖戶尹軍告訴記者,他在示范區內養了近1000畝海參,捕撈時岸邊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海參收購商,新鮮的海參剛撈上來就被搶光了。據了解,示范區海水養殖區實行灌排分設,進區海水經過沉淀、凈化后進入海參養殖池塘,而后養殖蝦蟹、鹵蟲,養殖尾水制取原鹽,提取溴素,既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又實現了海水綜合利用及效益最大化。為改善海參養殖池的周邊生態環境,示范區采用盲溝改堿、暗管排堿、生物改堿等做法,對區內骨干道路進行綠化,建設了沿海基干防護林帶,形成開發、養殖、綠化并重的格局,截至目前這里已植苗木發芽率在70%以上。示范區合理開發風電、地熱等清潔能源,創造出地上有風電、地表有養殖、地下溫泉開采三位一體的立體開發模式,發揮出各類資源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示范帶動效應。與此同時,示范區還規劃出1.1萬畝綜合配套區和3000畝的水產品加工、貿易區。
注重加強與高校院所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示范區先后與煙臺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協議,依托大學的學科優勢和示范區研究實踐資源,以高新科研項目為紐帶,推進產學研結合,共建現代漁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基地,搭建科研服務平臺,開展技術攻關,向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及時推廣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水產品病害防治、水環境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有效規避養殖風險,加快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