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晨清制圖h126
近日網上瘋傳的“天津體育運動學校天價接待中國體操隊費用清單”,已由天津有關方面辟謠并予以澄清:個別退役運動員不滿現狀,借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炒作自己。風波雖已漸漸平息,但如何妥善安排退役運動員仍是擺在體育局長們面前的大難題。昨天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分組討論會上,體育局長們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現實
體校不能“授之以漁”
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呈現“金字塔”結構,能走到塔尖上的人少之又少。所有走上競技體育道路的人,或早或晚要面臨二次擇業問題。這次網傳的“天價接待費清單”,暴露的就是退役運動員和體育主管部門之間的此類矛盾,這并不是孤立的個案。前體操世界冠軍張尚武街頭行乞,也屬于同類情況。雖然給了退役運動員一定的經濟補償,但錢畢竟有數,花完之后,沒有一技之長,還是要面對生存問題,這就應了那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但現實情況是,體校卻不能“授之以漁”。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昨天指出,體校雖然也屬于職業技能學校的范疇,但和一般的職業技能學校不同,體校的退役運動員并不具備運動之外的職業技能,這就給二次擇業帶來了問題。
需求
全國體育教師缺口大
此次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有一個信息值得關注:全國40余萬所小學,體育教師的缺口是32萬人。那為什么不能讓退役運動員去學校擔任體育教師呢?冬季運動中心主任趙英剛說:“體校除了培養優秀后備人才,就是培養體育教育人才。安排退役運動員去學校當體育老師,能有效解決體育師資不足的問題,但問題是退役運動員不會搞管理,不會搞教學,不能當合格的體育老師。”
還有一個問題是資質的認證。福建體育局局長徐正國說:“退役運動員沒有教育資格證書,需要專門開課,參加考試,拿到證書后才能上崗。”
癥結
退役運動員需再培訓
甘肅省就被“證”難倒過,一邊是幾百名退役運動員無法安置,一邊是體育教師嚴重缺乏,最后還是經過多方協調,特事特辦,才將大部分退役運動員安置為體育教師。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