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2月29日報道:(記者胡靖國、王寧)夕陽即將沉入遠山,66歲的老漢王三保手持牧羊鞭,一路吆喝趕著羊群翻過山頭,金色的余暉灑在他和羊群身上,遠遠看去像是一幅剪影,也從一個側面濃縮了山西晉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實施“兩只羊”扶貧助學工程情況。
2009年4月,王三保從晉城澤州縣關工委主任董德華手里牽過兩只懷胎母羊,兩年下來,王三保放的羊從原來的兩只擴大到28只。
“賣了15只羊羔,算下來掙了8000多元,孫子孫女上學沒問題了。”
山西省晉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閆三屯介紹說,2003年澤州縣關工委的同志在走訪輟學兒童家庭時發現,山區群眾一無技術、二無財力,政府的救濟又難以持續。
為了幫助群眾找到一個能來“活錢”的致富途徑,關工委的老同志反復思量,“放羊基本上沒有門檻,而且也適合山莊窩鋪里的百姓生活?!?/p>
晉城成濟武、張文會、陳克仁等老干部、老黨員捐款10多萬元成立了項目啟動金,隨后晉城市政府連續三年財政撥款100萬元支持“兩只羊”扶貧助學工程。“兩只懷胎母羊免費送到群眾家里,兩年之后收回成本,作為滾動資本再幫助其他家庭?!?/p>
關工委的老同志遠赴四川南江縣看羊、選羊、運羊,幾次挑選之后,“兩只羊”扶貧助學工程選用了波爾山羊、南江黃羊、小尾寒羊等優質品種。
8年過去了,最初的“兩只羊”已經滾動發展到25800只,價值1290多萬元,2268個孩子得以靜心完成學業,2048戶特困家庭也拔掉了窮根、過上了好日子。
在晉城澤州縣晉廟鋪鎮攔車村金德羊場,140多只南江黃羊在羊圈中悠然自得,旁邊的拌料場和消毒室一應俱全。場主王波和同村好友韓志鵬合辦羊場,“為了養好這些羊沒少下功夫,買養殖書、上網查資料,還多虧了鎮上畜牧獸醫站的同志隨時幫助。”除了自家的南江黃羊之外,他們還代養了村里其他20個學童家的羊。
除了自養、代養外,當地村民還組成“聯戶經營”模式,化布施村村民楊建設同其他兩人合伙,加上代養村里學童家的60只羊,楊建設的羊場規模達到255只。短短一年多,楊建設的羊場實現售羊收入23000多元,第一年就為貧困學生家庭支付4500元的助學補助。
“未來兩只羊扶貧助學工程將向規?;⒁幏痘⒖茖W化方向發展?!遍Z三屯表示,希望今后的“兩只羊”扶貧助學工程能從義務教育階段的幫扶延伸到大學教育,山區農民也可因地制宜發展“一群兔”、“一只豬”等扶貧品牌,并向扶老扶弱等方面擴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