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惠民北京市東城區積極打造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報道:(記者趙琬微)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開展中醫藥服務,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是深化醫改、服務群眾的重要方面。自2009年成為我國首批“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以來,北京市東城區搭建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將中醫納入居民“健康檔案”、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使其成為貫穿百姓生活的一項惠民之舉。
搭建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同仁堂、京城名醫館這里具有發展中醫藥得天獨厚的優勢。東城區衛生局局長張明說,東城區正在搭建中醫醫療服務體系,讓三級醫院中醫科大夫、社區醫生、與知名老中醫一起,為居民搭起中醫“保護網”。
“試驗區”成立以來,轄區內醫院的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和平里醫院、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中醫科建設加快,并重塑了“京城名醫館”,聚集中醫權威專家。
“從2010年起,我們加大了對中醫工作的支持力度,目前正在向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轉型。”和平里醫院副院長吳春軍說,目前,醫院開設針灸、針刀、正骨推拿、呼吸、心血管、風濕免疫、皮膚、老年病等中醫專業門診。在內科、外科、婦科、口腔科、耳鼻喉、眼科、兒科、腸道、感染科、皮膚科等西醫科室也提供中醫藥服務。
與普通醫院不同,正在擴建改造的鼓樓中醫院“京城名醫館”獨具特色。陳文伯、梁貽俊等30余名老中醫專家,在陳設古樸的“醫館”中,通過預約、會診、出診、健康咨詢等方式,為百姓提供個性化、有特色的醫療服務。
醫院與社區聯動,提高社區醫院醫療水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劉清泉副院長說:“5年前,醫院就成立了社區科,致力于服務社區居民。試驗區成立后,與社區聯動更加密切,重點對33名對口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全科醫生進行了全覆蓋的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授之以漁。”
老百姓更加重視養生保健,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增長。以東城區社區開展冬病夏治服帖服務為例,在2010年吸引了6000人次參加,2011年達到2萬余人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