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附小某個班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辦聯歡會,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據了解,聯系租賃場地的是一名學生家長,場租費為8100元,參加晚會的有30多名學生,“加上家長共有90位左右”。聯歡會結束后,約有30名家長和學生前往酒店餐廳吃自助餐,餐費為每人240元。相關人員稱,當天有部分老師參與并組織聯歡會,場地費由在場學生平分。北大附小副校長潘女士回應說,聯歡會并非由學校舉辦。(據12月27日《京華時報(微博)》)
此事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反對者認為,此舉不利于培養孩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習慣,會對孩子的價值觀造成不好的影響。
筆者認為,凡事都是相對的。在北京首都,在北大附小這樣的學校,家長花上幾百元讓孩子搞一次聯歡活動,與那些一擲千金的奢華相比,實在算不了什么。而此事之所以能吸引眾人眼球,不在于聯歡活動花了多少錢,而在于“小學生”與“五星級大酒店”聯系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公眾的遐想。試問,如果此次活動不是在五星級酒店,而是在其他與“奢華”不相干的場所,同樣的花費,還會引起眾人的興趣嗎?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細節是,聯歡會當天,全班41名學生中只有幾人未參加,“沒來的是因為有其他事情。”一名女生說。至于因為什么事情沒來參加,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因為身體原因,或者是嫌路途遙遠,如果是這些原因,那都可以理解。如果是家里經濟狀況不好,而選擇放棄,那么,無論如何,這次聯歡會選在五星級酒店,難言合適。這幾名無法參加的學生,有沒有因經濟原因而退出的?我認為可能性很大。
哪個小學生都有自尊心,誰也不愿意被集體拋棄。因經濟困難而無法參加班集體活動,對于那些有著強烈參與意識的學生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傷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