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2月29日報道:(記者明星)臨近新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白羊溪鄉麻溪村,戶戶炊煙裊裊的場景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潔的沼氣。村民楊官興,每天下午從地里回到家中,可以不慌不忙地在干凈整潔的廚房里淘米做飯。
自從家里用上了沼氣后,他感覺輕松了不少,做飯炒菜干凈了,還省時、省力、省錢。不像以前用柴火做飯,一生火,就是滿屋子煙氣,做一頓飯還很費力。
瀘溪縣委干部向民貴告訴記者,這沼氣池,環保節能不說,每家每戶一年還可省下數千元的煤電費、柴火費,積下來的沼氣池殘渣還可以用來給西瓜和柑橘做肥料,一舉多得。
近年來,為促進新農村建設,湘西“苗鄉”瀘溪縣斥資8600萬元大力實施沼氣池建設,把農村沼氣建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建設新農村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明確工作職責,嚴格目標考核,強化督促檢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服務機制,并在每個鄉鎮配備了專門的技術人員,把農村沼氣池建設這一民心工程扎扎實實的落到了實處。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標準沼氣池2萬余口,受益群眾達10萬余人,沼氣這一被稱為農村能源的“聚寶盆”,為苗族同胞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極大改善了農民生活狀況,使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