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9日報道:臺灣《工商時報》29日發表社論說,不論是景氣燈號、同時指標或領先指標,都證實臺灣景氣已日趨低迷。臺灣經濟之所以有如此的走勢,主因臺灣外貿依賴度過高,在全球經濟走跌之際,臺灣當然不可能自外于這場危機。不過,與韓國相比,臺灣所受到的影響明顯較深。
文章摘編如下:
受全球景氣走跌的影響,近期臺灣經濟內外皆涼。臺灣“經建會”日前公布的景氣燈號雖未亮出藍燈,但與藍燈僅一步之遙,顯示臺灣的經濟情勢不容樂觀,執政當局絕不可因為11月沒有出現藍燈而有所懈怠。
景氣可以概分為產業景氣與總體景氣,歷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各部門的景氣走勢未必一致。當出口產業低迷時,可能內需產業還不錯,而當股市趨熱時,可能就業動能尚未啟動,因此如何編制一個綜合各部門景氣的指標是極其重要的事。長期以來,“經建會”所編制的景氣燈號,其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總體景氣的變化。
既是衡量總體景氣,其范圍自然得涵概金融、生產、貿易、消費及就業等各層面,目前納入景氣燈號的9項指標計有m1b、直接與間接金融、股價指數、工業生產、非農就業人數、海關出口、機械及設備進口、制造業銷售、批發零售餐飲。當這些指標的年增率愈高,則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愈高,代表景氣愈熱,但如果分數愈低,則代表景氣愈冷,依“經建會”所設定的檢查值每項指標最高5分,最低1分。綜合9項如果達38~45分則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若降至9~16分則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介于兩者之間的有黃藍燈、綠燈及黃紅燈三個燈號,黃紅及黃藍象征景氣即將轉向,綠燈代表景氣仍然穩定。
依“經建會”公布的資料,臺灣在11月雖然續亮黃藍燈,但分數已降至17分,再差1分就要落入藍燈的范圍,這說明臺灣的景氣已經走疲,未來幾個月極可能會轉燈號。從燈號的顏色來說,臺灣景氣與前幾個月沒有任何差別,但不要太高興,如果從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來看,11月的分數已降至近30個月最低,短短半年已減了10分,景氣走緩的速度極為驚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