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多的市場渠道建設
“好一多:領鮮每一天。”從領“鮮”到領“先”,好一多,創造了貴州乳業的太多奇跡。
作為偏居一隅的內陸貴州,封閉的地緣環境一度擋住了發展機會,但也孕育了諸多可能。地域品牌好一多就是這樣的可能之一,從問世的第一天起,就帶著強烈的地域性格在乳業市場刮起了一陣清新的貴州風,10年打磨完善,好一多終于修成正果,在標準上領先歐盟,商業形態被業界稱為中國乳業希望的“好一多模式”。
走近貴州好一多公司總經理張琴,這個一手參與締造“好一多模式”的商業強人,娓娓地向記者講述好一多的戰略和未來。
理念:做具有貴州性格的牛奶
張琴最先做的是乳制品的市場渠道。
上世紀90年代,作為財經大學畢業的注冊會計師,張琴選擇了到商海弄潮。和丈夫柳云松一起,他們一度拿下了多家乳企貴州的代理權,市場渠道完善,日子有滋有味。
處在代理品牌巔峰的張琴夫婦,開始做一個艱難的決定:是繼續做輕車熟路的代理,還是深入乳品業的深加工,打造屬于自己的實體企業。
“權衡的結果,選擇了后者。”讓張琴夫婦心動的,是市場潛力的誘惑,從世界范圍看,發達國家年人均年消費乳制品400公斤,世界年人均消費乳制品106公斤,中國年人均消費乳制品26公斤。
“而貴州,當時年人均消費乳制品不到兩公斤。”正是這樣的市場空缺,給予了張琴希望。
但市場的空缺僅是一方面,讓張琴最終下定決心的,是貴州生態和發展乳業的天然優勢,與奶牛發達國家和地區同處在被稱為“世界奶牛帶”的范圍內。
“貴州地處山區,牧草品種資源豐富,擁有草山草坡6430萬畝,每年農作物秸稈和農副產品藤蔓產量達1500萬噸,為奶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張琴分析說,貴州雨量充沛,氣候和土壤和新西蘭類似,特別適合種植青苗牧草,同時,貴州作為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省份,生態環境沒有遭到破壞,和外省相比,污染較少,是個天然的大牧場。貴州奶業可以圍繞生態奶規范奶牛養殖基地,把奶牛養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中,遠離人群和污染,良好的生態為貴州打造健康奶提供了保障。
于是,帶有地域特色和貴州生態性格的好一多于2001年誕生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