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相比室外,室內空氣質量或許與百姓關系更密切。”記者昨天上午獲悉,即將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朱建國將提交提案,建議將最快于明年下半年實時公布pm2.5數據“升級”公布公共場所室內pm2.5值,以減少室內污染。
近日,上海市環保局亦透露,本市力爭第一批開展pm2.5日報預報試點工作。最快明年下半年可實時公布本市pm2.5數據。
“上述意見征求稿針對的主要是室外空氣污染。”市政協委員朱建國說,而為了降低遭受空氣污染的侵害程度,人們更希望在相對封閉的室內營造一個更潔凈的空氣循環系統。
最近沈陽健康教育中心、以及北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分別公布了一系列公共場所的室內pm2.5濃度監測,結果不容樂觀。相對于室外pm2.5濃度控制所面臨的困難,室內的pm2.5濃度值,可通過呼吁禁煙、拒絕二手煙等個人途徑,緩解甚至消除。“上海還沒有類似行動。”朱建國說。
相對于室外空氣污染,相對封閉的室內更需要潔凈的空氣標準。提案建議,今后定期發布幾類公共場所的室內空氣pm2.5值,并將后者納入2011年12月1日實行的《上海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以及地鐵、公交、長途車、火車等人流密集場所的相關檢測標準中。
首先,調查室內pm2.5應主要以餐飲、ktv、棋牌室、酒吧、網吧等幾大類場所為重點。其中,也包括眾多白領日常工作的辦公室、商務樓宇。其次,將pm2.5納入《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范圍,為控煙不力單位設定“懲罰性條款”。而這一點,與農工黨市委提交的黨派提案建議,不謀而合。
再者,建議pm2.5同樣被納入本市中央空調衛生的相關檢測中去。
2011年12月,本市實行新制訂的《上海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規定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新風量或者二氧化碳濃度、致病微生物可吸入顆粒物、積塵量等指標,應當符合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標準。
其中,“可吸入顆粒物”一項,建議可參考pm2.5。由上述引申,在地鐵、公交、長途車、火車等人流密集場所的相關空氣質量的檢測標準中,是否也能引入pm2.5。“這樣能降低室內污染,也為上海‘力爭第一批開展pm2.5日報預報試點工作做好準備。”朱建國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