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鼓勵支持省會南昌市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大力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南昌如何提高綜合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和輻射力?12月29日,“把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研討會的與會專家認為:作為省會城市,南昌要形成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空間結構合理、產業分工明晰、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相協調的重要增長極。
輻射力:產生“凝聚經濟”效果
目前,南昌gdp總量占全省23.4%,財政總收入占2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2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21%,與省內其他設區市相比,總量優勢明顯。然而,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多項考核指標增速低于省內其他設區市;與中部省會城市相比,存在由于經濟規模不大,優勢產業不多,經濟輻射力和產業集聚力有限等問題,南昌也因此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
江西財經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張湘贛認為,所謂增長極應是在具有強大規模經濟的同時,還具有明顯的支配效應和創新的特點,對周圍的區域能發揮支配作用,也即吸引和擴散的作用。因此,高速鐵路、環鄱陽湖高速路(與南昌打造一小時經濟圈相結合)、環城快速路、軌道交通、圍繞機場快速路建設的空港經濟圈、建立保稅物流中心或海關特別監護區等,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能夠產生“凝聚經濟”的效果。
“南昌的制造業在全國沒有地位,經濟也缺乏特色?!鄙虅詹刻仄竷荣Q流通專家丁俊發認為,要把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就要充分利用南昌中心城市的地位,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成為城市帶動農村的最大輻射力。他表示,南昌市服務業去年占gdp38.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建設現代商品流通體系應是南昌增強輻射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城市空間:舒展“大南昌”格局
今年8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安徽省正式撤銷地級市巢湖市,其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此舉使得國內中東部繼南京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圈后誕生又一個特大城市圈合肥經濟圈。以合肥、武漢為借鑒,突破行政區劃,做大南昌城區空間的觀點,多次被與會專家提起,以致成為整個研討會中的熱點話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