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550億元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全省工業經濟工作會上獲悉,我市工業實現較快增長,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200億元,增長達到22%,增幅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
初步形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據介紹,2011年我市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發展取得良好成效。預計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550億元,增長1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200億元,增長22%,增幅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工業投入力度加大。預計完成工業投資突破1500億元,技改投資突破1000億元;62戶重點培育的工業大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98.82億元,銷售收入過100億元企業達到13戶,新增規上企業305戶;工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工業集中度達到78.9%,高新區、經開區率先成為千億園區。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成效明顯,在全國率先實行單位gdp能耗平衡補償管理辦法,全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萬元gdp能耗下降3.5%。
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城鎮體系為依托,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為先導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以1個特大中心城市、14個中等城市、34個小城市、100余個小城鎮構成的城鄉一體的城鎮體系,以航空、鐵路樞紐建設和公路路網與物流中心建設為主、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及“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的生態環境體系。
同時,按照“以業興城、以城促業”的要求,加強工業園區、戰略功能區和重點新城鎮等空間載體的規劃建設。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工業集中發展區21個、工業點10個,規劃總面積達303.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13個市級戰略功能區,其中天府新城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區、汽車產業綜合功能區等5個工業戰略功能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6億元,占全市工業比重達38.7%。
已初步形成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記者了解到,去年我市采取系列措施加快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西部第一,在集成電路、信息產業、新能源裝備、民用航空等方面成為國家級產業基地,今年又成為全國第三個、中西部第一個“中國軟件名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