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啷個回事,這么多攤位沒擺出來賣菜?”昨天早上7點50分,家住渝中區曾家巖的李權像往常一樣來到學田灣大陽溝菜市場,在一樓買了點瘦肉后,他順著樓梯走上二樓,正準備買點小菜,但眼前的情形讓他摸不著頭腦。主營蔬菜的這一層只有十幾個攤位還在營業,其它絕大多數攤位則被彩條的塑料布搭蓋著,遠望過去整層樓異常冷清。家住附近的馬大姐也不解地說:“昨天才賣7毛/斤的蓮花白,今天就漲到了1塊/斤。”
在詢問過攤位旁站著的一些經營者后,賣菜的市民們才得知,不營業是因為部分經營戶不滿市場管理方上漲攤位費。
很多攤販沒營業
蔬菜干副不好買
李權他們買菜的市場位于學田灣,其中也有一部分從大陽溝搬過來的經營戶。昨天上午9點半,重慶晨報記者在這個菜市場發現:一樓肉類、魚類、水產區的各攤位在正常營業;二樓僅有豆制品、糧油、面食、禽蛋等四周的門面還開著,中間的蔬菜區有近三分之二的攤位停止營業;三樓的干副區則有近九成門面拉下了卷簾門。
家住附近的馬大姐說:“今天菜價漲了,昨天才賣7毛/斤的蓮花白今天漲到了1塊/斤。”拎著在一樓買好的魚,徐先生也湊了過來:“我剛買的魚,原來5塊/斤的今天買成7塊/斤。”他表示,聽菜販們說起過攤位漲價的事情,“但把這筆費用轉嫁到我們買菜的人身上,既不合理,也不應該啊。”
其他前來買菜的市民則表示,由于大多數攤位都沒擺出來,學田灣菜市場失去了場地較大、品種齊全、價格相對便宜等優勢。不過,一些市民還是對商販們的做法表示理解,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因在于攤位費漲價。
蔬菜魚類攤位費
部分已經上漲
在學田灣大陽溝菜市場的一、二、三樓樓梯口,分別貼著一張公告,這張蓋有“重慶市渝中區市場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學田灣市場”紅色鮮章的公告是12月15日發出的。
公告中提及的經營合同期限為三年(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繳費方式有兩種:三年費用一次繳納的,享受公布價格三年不變的優惠;三年費用一年一繳的,從2012年起,執行公布價格每年遞增1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蔬菜經營戶說:“以前的合同都是半年一簽,費用也是半年一繳。現在要我們一次性繳齊三年費用,否則每年遞增10%,這是一種變相的漲價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